-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潮土 about 分布: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上述地区是山间盆地、河谷平原。(山东、河北和河南;江苏、内蒙古、安徽;辽宁、湖北、山西和天津等) 形成条件 母质:河流冲积物 地形:平坦,地下水埋深较浅。 植被:草甸植被,主要旱作土壤,为小麦、玉米、棉花等粮棉作物生产基地 * 二、形成过程、剖面形态特征、基本理化性状 1.潴育化过程 2. 腐殖质积累过程 (一)形成过程 潮土 剖面形态 腐殖质层(或耕作层Ap):一般厚15~20cm,腐殖质含量低,一般<1% ,壤质土多为碎块—团块状结构,有作物根系。耕作层有时可见犁底层。 过渡层:厚度15-40 cm,壤质土,也多为屑粒状结构 氧化还原层( BCg):又称锈色斑纹层,多出现于60~150cm之间,有明显锈斑,也有与之相间分布里还原态的灰色斑纹,该层下部时有软质铁锰结核,或有雏形砂姜。 母质层(Cg):主要为沉积层理明显的冲积物,具有明显的潴育化特征,甚至有潜育化现象。 Ap BCg Cg 1.机械组成 基本理化性质 通体壤质 (两合土) 通体粘质 表沙壤 浅中位壤 (薄蒙金土) 表壤土 中位粘 (厚蒙金土) 壤质 浅位沙 (腰沙土) 壤质 中位沙 (腰沙土) 通体沙土 2.矿物分析:潮土粘土矿物一般以水云母为主,蒙脱石、蛭石,高岭石次之。 3.pH值及碳酸钙:发育在黄河沉积母质土的潮土碳酸钙含量高,多变化在5%~15%之间,沙质土偏少,粘质土偏高,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pH7.2~8.5,碱化潮土pH高达9.0或更高。长江中下游钙质沉积母质发育的潮土,碳酸钙较低,为20~90g/kg,pH值为7.0~8.0,发育在酸性岩山区河流沉积母质土的潮土,不含碳酸钙,土壤呈酸性反应,PH值5.8~6.5。 4.养分状况: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潮土(黄潮土),腐殖质含量低,多小于10g/kg,普遍缺磷,钾元素虽多属丰富,但近期高产地块普遍有缺钾现象,微量元素中锌含量偏低。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潮土(灰潮土)养分含量高于黄潮土。潮土养分含量除与人为施肥管理水平有关外,与质地有明显相关性,各亚类之间,养分状况亦有差异。 潮土的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Apk Ap2 Bck Ckg Apk Ap2 BCgk Bkr Ap1 Ap2 Bk(t) Ckg Apz Ap2 BCk Ckg A1 Apn Ap2 Bkn Ckg Ap1 Ap1 BCg Cg Api BCk Ckg 黄潮土 60.93% 湿潮土 2.13% 脱潮土 8.18% 盐化潮土 18.22% 碱化潮土 0.97% 灰潮土 8.72% 灌淤潮土 0.80% * 合理利用 1.发展灌溉,建立排水与农田林网 2.培肥土壤 3.改善种植结构 沼泽土和泥炭土 组员:夏新新 王云 祝嫣媛 赵振方 about 分布:广泛而斑点状地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积水低地。以东北地区三江平原为最多,其次川西北高原的松潘草地及西藏高原的部分地区,再次是天山南麓、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中下游以及东南滨海地区。 * 气候:气温低,湿度大的高纬度地带有利于其发育形成。在我国具体条件下,大致由北(冷)向南(热)、由东(湿)到西(干),分布面积愈来愈少,发育程度愈来愈差。 地形:低洼地带,如山间洼地,分水岭上碟状地形、封闭的沟谷盆地、冲积扇前或扇间洼地;在河间泛滥地、河流汇合处等,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母质:粘重,透水不良,容易造成水分聚积 植被:苔藓、喜湿性植物 薹草 水藓 形成过程 1.泥炭化或腐泥化过程 2.潜育化过程 (1)铁锰氧化物由不溶态变成可溶态的亚铁和亚锰,发生离铁作用,它们能随水,特别是随流动的地下水而淋失,使土壤或浅灰或灰白色。 (2)亚铁或亚锰如不流失者,其亚锰为无色,亚铁为绿色。它们可使土壤呈青灰色或灰绿色。同时在沼泽土中还会形成蓝铁矿[Fe3(PO4)2·8H2O]及菱铁矿(FeCO3),这些亚铁化合物都是无色的,在季节性旱季,土层上部可能变干而出现氧化状态,这些亚铁化合物氧化后,前者呈蓝色。后者呈棕色。从而使土壤呈青灰色或灰蓝色,有时还有黄棕色锈纹。 3. 脱沼泽过程 Ad Br H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