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的空间文化景观及其地质特质.docVIP

浅析城市的空间文化景观及其地质特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城市的空间文化景观及其地质特质

浅析城市的空间文化景观及其地质特质   【摘要】 当前,中国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促动下,面临着全球化和地域化的两极互动。该文将地域文化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引入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领域,建构地域聚居与文化的基本研究架构和方法,并以台北为例,以水作为城市的发展源头,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多个方面探讨地域聚居、与文化演进的基本问题、规律与发展趋势。通过了解台北根据自身地质特质,因地制宜,合理地规划自身空间文化景观,利用文化生态学造就文化生态环境。   【关键词】 文化景观地质特质台北水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文化景观一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已普遍应用。它是人类在地表活动的产物,是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景观的划分按形态可以分为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非物质性)文化景观。物质文化景观是物质文化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指人造的实物景观,跟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相关。如装饰品、建筑、雕塑及景观等。一个地区人群的特征可从其居民的衣着特点上判断出来。而精神文化景观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语言、科学思想、哲学、教育等,约束人们社会行为的道德、法律等内容,体现人们美学感受的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反映社会组织形式的制度、机构、风俗习惯等。将文化景观与其地质特质结合考虑,则形成文化生态环境。文化生态学是用生态学的观点审视文化,认为文化如同生物体一样,是在其生态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产生、发展、演变。文化生态环境对于城市而言,如同自然生态环境之于生物,密不可分。自然创造人类,人类在自然的基础上创造并发展文化,而城市中的文化与自然的结合产生特有的城市文化景观。   台北发展的环境   台北市无论从清末、日据时期以至于中华民国时期,始终扮演着台湾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台湾面向世界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贸易出口及经济运转的城市。   1.地质特质及自然环境   台北市位于北纬25度线附近,由于海洋的调节,其气温比同纬度大陆地区高2到5℃,年均气温22.4℃,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只有热季与凉季之分:通常4到11月为热季、12到次年3月为凉季。市区主要位于台北盆地中,气候也深受盆地地形影响。夏季由于盆地周围的高山而不易使热气排出,使得市内的气温通常较周围的地区高出摄氏1到2度。进入冬季后,市区周围的山地与丘陵地较容易形成地形雨。在如此环境熏陶下,逐渐形成热情、细腻之美感,而此美感又体现于城市中,就形成好客、自由开放、细心、信仰平等的城市文化景观。   2.社会环境   由于台湾岛四面环海,城市与各国及自身交通发达。许多岛民以捕鱼为生,妈祖成为众多渔民祈福求平安、避免海难的“天上圣母”。台湾地区是妈祖信徒集中的地方,目前岛上有大小妈祖庙800多座,信众逾千万,妈祖(天上圣母)与玄天上帝(真武大帝)及关圣帝君(关羽)共同成为道教观宇中供奉的三大神仙。寺庙的规模并不是很大,可以一个寺庙供奉几个神仙,并且不同宗教的寺庙也能够相邻共存。这也体现台湾人民平等对待众神,尊重信仰自由的心态。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一带)带来道教与佛教信仰,荷兰人带来基督教、西班牙人带来天主教,正是因为殖民及迁徙等因素,才会导致台湾宗教信仰自由而丰富。不过这也说明了,台湾人民的排外性不高,即包容性很强。   以城市地理结构而言,台北市系属盆地地形,且四面环山形成连续性山系城市的地理背景,盆地中穿越有四条主要河流水域,台北市的城市发展脉络即为水域而生。从淡水河艋?{发源再至大稻埕,进而扩至台北旧城内再逐渐往东扩展。水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从民国80年(即民国1991年)起,行政院正式推动为期六年的国家建设计划,台北市县、市的河川整治与污染防治工程首度能经由中央统合开始进行主要河系的净化;同时“基隆河截弯取直计划”确立,基隆河长久以来的水文与水流生态大为改变,同时也带来都市水岸土地再利用的建设新视野。而随着“六年经建中程计划”的实施,城市的河边沿河,主要河川包括淡水河、基隆河、新店溪均依照行政院所确定之[台北地区防洪计划建设方案]的原则,采年洪水保护频率逐步筑成全线的高堤,虽是保障整个都市免于洪泛的安全,却也阻隔了都市亲水的机会,也同时宣告台北的都市生活从此与孕育其城市茁壮的根源―河流,彻底地绝缘。   然而随着市民意识逐渐崛起,城市公共空间改革渐渐成为重点。如圆山中山桥旧桥拆除与新桥改建案中,当新式拱桥逐渐成型时,才由市民发觉其工程结果对于地区景观意象的严重冲突,转而质疑公共工程设计决策之草率,提出市民参与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决策的要求。再如政府对旧建筑物的拆除所造成的社会与反应激烈,就台北珍贵历史性建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