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红曲的中医
红曲与养生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内科 龙惠珍 红曲—江南人民智慧结晶 红曲:一味传承千年的中药材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记载:人之水谷入胃,中焦··熏蒸游溢精气,化为营血,此造化自然之妙。红曲以白米饭·曲母,··蒸化,即变为真红,此人·造化巧也,故治脾胃营血,得同气相求之理。红曲,奇药也! 红曲是大米经过发酵而成,既是食品又是药品。 红曲的来历 记载的红曲古法制造: 明朝《饮膳正要》记载红曲古法制造过程:选择暗红色的红土,挖一个深坑,在坑的上下周围均匀铺上草席再将粳米倒于其中,上压重石,使红曲真菌寄生于粳米,经发酵慢慢会转为红色;历经三至四年后,米粒外皮呈现紫色,米心也是红色,表示发酵完成,品质良好;即可收成。万一米心仍是白色,表示发酵未成,品质欠佳。 要素: 1、材料:粳米;2、环境:红土,深坑;3:时间,3-4年;4、品质:米心红色。 红曲的传统医学中的应用 部分中医古籍关于红曲的记载 红曲,味甘,平,无毒,健脾、益气、温中 ——《饮膳正要》,元,忽思慧 “红曲,甘、温、无毒,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 ——《本草纲目》,明, 李时珍 “红曲消食健胃与神曲相同,而活血和伤,唯红曲为能,故治血痢为要药。” ——《本经疏》 “红曲酿酒,破血行药势,杀山岚瘴气,治打扑伤损。” ——《日用本草》,元,吴瑞 “活血化瘀,健胃消食。”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 红曲的分类 根据红曲制造方式、菌种、以及发酵周期的不同, 红曲分为两大类: 1、色曲。主要用于食品着色剂,无药用功效。主产于福建。 2、功能性红曲。活血化瘀,健胃消食。主要用于医药保健。主产于浙江,千岛湖红曲因为千岛湖优良的自然环境和高端的生物技术,成为了功能性红曲中的“一枝独秀”! 中医养生 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 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根据这一界定,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的健康者“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所占比例约1/3,有2/3左右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的定义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 ,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过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的,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 ,但症状还不明显或还没引起足够重视,或未求诊断,或即便医生作了检查,一时尚未查出 。严格地说,最后一类已不属于亚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状态,只是有待于明确诊断而已 . 高脂血症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通常将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