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毕业论文设计)-干旱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学术精品).docVIP

(毕业论文设计)-干旱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学术精品).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干旱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摘要:在10%PEG-6000、20% PEG-6000溶液胁迫下对30个小麦品种进行发芽和幼苗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所有小麦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根数、主根长、苗高、根鲜重、苗鲜重、根含水量等性状都比正常水分下有所下降,根冠比却比正常水分下有所上升,品种间表现差异显著,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品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用胁迫指数综合评价小麦品种的抗旱性,初步筛选出在一个抗旱性强的品种98繁9;7个抗旱性较强的小麦品种选出安农0218、陕627、偃展1号、济宁16、周麦19)、L103-1、涡中018。 关键词:小麦;干旱胁迫;种子发芽;幼苗形态;抗旱性 干旱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安徽省小麦播种前后频频发生严重的秋旱以及来年的春旱,这种气候条件严重影响了秋小麦的适时播种,正常出苗以及小麦幼苗的健康生长。近些年来在很多地区干旱成了限制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苗期干旱尤为严重[1、2]。小麦生育期降水分布不稳定,秋季经常干旱少雨,加之我省的大部分地区农田水利建设不足,严重影响小麦秋季按时播种及种后全苗。冬季及早春雨量偏小,使小麦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利用抗(耐)旱品种,充分挖掘小麦本身的抗旱潜力,是解决干旱问题的一个经济有效的途径。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水资源日益匮乏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缺乏的现状, 培育抗旱节水高产、抗逆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将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小麦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许多学者对小麦抗旱性评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抗旱性鉴定的一些指标,认为发芽率、根数、胚芽鞘长度、贮藏物质转运率、主根长、苗高、根鲜重等性状是鉴定小麦抗旱性的重要指标[3-7]。本实验选取30个小麦品种,通过用10%PEG-6000、20%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30个小麦品种的种子发芽及幼苗形态指标情况,并对其苗期抗旱性作出初步评价,旨在为我省的抗旱品种选择推广和抗旱育种提供数据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模拟干旱的试剂:10% PEG-6000(聚乙二醇)-6000(W/V)溶液和20% PEG-6000(聚乙二醇)-6000(W/V)溶液。 试验材料为30个小麦品种,其编号和品种名称如表1: 表1 试验小麦编号和品种名称 Table 1 Test cultivars′number and name 编号 品种名称 编号 品种名称 编号 品种名称 No Cultivar No Cultivar No Cultivar 1 98繁9 11 皖麦50 21 陕627 2 马场2号 12 辐936 22 偃展1号 3 繁60096 13 安农0218 23 济宁16 4 皖麦21 14 9902 24 京核5号 5 洛麦4号 15 L9901 25 周麦19 6 凤科22 16 568 26 宿553 7 豫34 17 阜9924 27 太育976 8 烟农19 18 安农0427 28 L103-1 9 济南17 19 宿663 29 涡中018 10 新麦19 20 谷神8号 30 淮18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09年3月~4月在安徽农业大学二教125试验室进行。 1.2.1 发芽率试验 精选小麦种子用0.1%HgCl2消毒,自来水冲洗。将每个品种的种子摆放于铺有双层滤纸的3个培养皿中,其中2个培养皿分别用10% PEG-6000、20% 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处理,另外1个培养皿为正常水分处理,每个处理2次重复,每个培养皿50粒种子。置于常温条件下(实验台上)进行发芽试验。 1.2.2 幼苗生长试验 精选小麦种子用0.1%HgCl2消毒,自来水冲洗。将每个品种的种子摆放于铺有双层滤纸的3个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50粒种子,其中2个培养皿分别用10%、20% PEG-6000-6000溶液模拟干旱处理,另外1个培养皿为正常水分处理。置于常温条件下(实验台中)进行发芽试验。每天相同时间,分别向每个培养皿加适量清水。隔两天后,进行重复试验,操作同上。 1.3 性状测定[8、9] 发芽率试验:观察9d内发芽情况,计算第4天发芽势,第8天发芽率。幼苗形态指标试验:第15d调查根数、主根长、苗高、胚芽鞘长、根鲜重、根干重、苗鲜重、苗干重,计算根冠比、根含水量、苗含水量。在调查完根数、主根长、苗高、胚芽鞘长后,将每个培养皿内小麦切分成根和苗两个部分,分别称取鲜重后,用信封装好,写上标签,置于烘箱中先在105℃下杀青30min,然后在80℃下烘8h,称重。 1.4 计算公式及统计分析方法 小麦发芽试验以发芽势和发芽率来表示小麦种子发芽情况。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种子发芽势(%) = M1 / M × 100 种子发芽率(%) = M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夏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