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坊十三巷介绍.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坊十三巷介绍

八坊十三巷导游词 八坊是临夏回族人民世代生活的一个老城区,周边有众多的古民居、清真寺等特色建筑。这片区域历史悠久,风情浓酽,古韵盎然,堪称是回族文化的一个小小博物馆。这里这里生活着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8个民族,其中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98%以上,长期以来区域内各民族团结互助,和睦相处。至明清时期,这里先后建成八座清真寺,设立教坊,形成了一个“围寺而居、围坊而商”的穆斯林聚居区,这就是八坊。 八坊是临夏市老城区内唯一一块未被开发侵蚀的瓦房区,也是老临夏城市记忆的遗留。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临夏积淀了深厚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历史文化与古老文明,在不断地以和谐为主旋律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过程中,依靠智慧和勤劳,“八坊人”依然默默传承和延续着先人的传统文化根脉。虽然大环境发生了变化,但老八坊的肌理格局依然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形成了横向六条、纵向七条的十三条街巷,大旮巷、拥政巷、铁家巷、沙尕楞巷、仁义巷、王寺巷、专员巷、石桥巷、坝口巷、大南巷、小南巷、细巷、北巷。这里有历史的沉淀,有八座清真寺,有纯朴的穆斯林人文和民俗,更有保存较为完整的26院古典建筑等等,这些都是八坊十三巷的根。 今天的八坊,在0.4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聚集了清真寺、砖雕、水系、街巷、古民居等多种类型的生态及文化资源。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有是牡丹迎客图,牡丹寓意富贵,而紫斑牡丹则是临夏牡丹的独特代表,所谓“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每年五月临夏都会举办河州牡丹文化节,十里牡丹长廊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这上面的人物中包含多个民族,象征着临夏的民族团结、热情好客。 再看这幅,是我们八坊十三巷的全景图,长宽是9×9米,画面由绘画大师精心绘制,再由雕刻大师纯手工雕作,整个场景与八坊十三巷肌理高度吻合,人物、建筑处处透漏着八坊的民俗文化,周边展现了临夏特有的景色,如:积石雄关、松鸣岩、黄河大坝等,整幅雕刻耗时半年雕刻而成,堪称全国砖雕之最。 这幅是葡萄攀援图,这幅图有两大看点 ,大家顺着竹竿往上看这里有个小麻绳,其在竹竿中自由来回穿梭像用手系上去的一样;第二大看点就是看这边的竹节像是被人掰断了似的,非常的生动逼真。 现在看到的这幅是茶马互市的场景图,临夏的茶马互市始自唐朝至宋代设立了官办市场,是茶马互市的必经区。我们看到图中的这两个人袖口对袖口,就是买卖双方在讨价还价。在砖雕中人物的雕刻其实是最难的,雕刻的如此逼真,足可见其工人雕刻技艺的精湛。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是回族人擀毡的场景,以前回族家里的炕上会铺有羊毛毡,不仅保暖还可以隔湿防潮。 现在各位来宾看到的是大旮巷80号院落,旧称“大公馆”,建于1926年,总占地面积约3.5亩,是马廷勷的私宅。首先给各位简单介绍一下马廷勷。马廷勷,字少翰,生于1890年,回族,祖籍在临夏县漠泥沟乡。是西北反清起义首领马占鳌的孙子,民国北京将军府勖威将军,北洋政府陆军中将衔,因其为马安良第三子,故人称“三少君”。 现在看到的是80院的正门,临夏大户人家的正门多用青砖瓦仿古典木牌坊砌门头,门两侧垂头雕有花卉,显示其华丽与富贵。 我们80号院属于一字型院落,现在我们进入的是第一院落——车马院。这里以前是马厩,这波浪型的影壁叫看墙,就像一个院中屏风,将主人走的地方与马厩很好的隔开来,一是突显了干净与整洁,二是显示了主人身份的尊贵。(请大家往后看),这二层阁楼当时是叫岗楼,是主人家卫兵站岗放哨的地方。现在我们看到的四面影壁和照壁上是典型的回族砖雕,有浅浮雕和深浮雕组合而成,因为砖雕朴素典雅,也与伊斯兰教的教义相符合,所有回族家中多半喜欢用砖雕做装饰,取材也多以牡丹、葡萄、桃子等为主,意为富贵、多子多福和长寿。 在我们左手边的这口古井跟这个宅子的历史是一样悠久的,到现在里面还是能打出水来。 走过这垂花门进入的是第二院落,它是庭式回廊配承砖雕影壁,和蝴蝶池一气呵成,相辅相成,是主人及家人休闲娱乐的庭院。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蝴蝶型水池的翅膀是不对称的,如果从空中俯瞰您就会看见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立体动感惟妙惟肖。而且蝴蝶的翅膀也像我们八坊的八字。 与蝴蝶池遥相对望的便是主人的会客厅。平时是主人接待客人的地方,里面摆放的家具都是从民间征集来的,恢复了当时的一个原貌。 (我们再到里面参观一下)现在我们进入的是第三院落,它由堂屋倒座、耳房、东西厢房组成。院中间用石头铺设的是一个大大的福字。两边的东西厢房是主人的太太和儿子居住过的房间,堂屋的台阶要比厢房的高,是当时主人所居住的房间。这座院落在保护改造前曾居住着18户100多名弱势群体居民,居住生活条件非常落后,在保护改造过程中,政府利用保障房政策,对18户居民全部给予廉租房实物配租,使他们住上了水、电、暖、气齐全的楼房,彻底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完成了城中村改造,同时有效地保护了古民居院落,使之一举三得。 各位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