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涵义及其特征 课程及其分类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地位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征与形式 (一)课程及其分类 含义:课程是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课程分为: (1)知识课程。是指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的学术知识的课程。 (2)情意课程。是指发展非认知领域的能力的课程。 (3)体验(综合)课程。是借助知识课程与情意课程的统一,即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旨在实现整体人格的课程。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是什么? 从教育的价值取向看,不是塑造课。 从课程目标看,不是心理学知识课。 从课程内容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课程。 从教学方式看,不是灌输课。 从师生关系看,不是教师独裁。 2、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①从教育价值看,是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体全面健康成长的课程; ②从课程目标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课程; ③从课程内容看,根据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预设内容,同时也关照学生即时此地的身心发展需求; ④从教学方式看,注重预设与生成相结合,高度尊重学生的体验与领悟; ⑤从师生关系看,共同参与、体验、分享、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和辅导,促进学生有效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的综合体验课程。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地位 1、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无可替代、中介 2、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化剂; 是心理辅导的催化剂; 是建立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粘合剂。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征与形式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一般学科课程的区别 (1)内容不同:直接经验VS学科知识 (2)形式不同: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VS讲授 (3)师生关系不同:平等、合作VS教师权威、主体 (4)评价的方法不同:以心理测验、问卷调查等综合评价VS考试做客观定量评价 (5)心理机制不同:对学生情绪的唤醒,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及心理体验VS认知过程。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 (1)兴趣性。课程的设置追求贴近、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活动兴趣。 (2)启发性。让学生在体验中自觉和不自觉地得到启发。 (3)社会性。让学生感受生活、了解社会,通过体验来调整自己的态度和情感。 (4)形式的活动性。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在情感上会有愉悦的体验,参与自主意识将增高,使活动变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 (5)结构的开放性。 ①活动目标的开放:重在发展和预防,是多元的、开放的。 ②活动内容的开放:是学生最关心的自身心理问题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 ③活动时间的开放:不拘泥于一般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 ④活动空间的开放:可选择教室、校园、公园、野外等社会空间作为自己的活动空间。⑤师生关系的开放:活动过程是师生互长的过程,不存在一方灌输给另一方的问题。 (6)训练的系统性。随着年龄的增加,活动的内容、形式、水平会逐步加深和提高。 (7)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3、课程的主要形式 角色活动 表演活动。 游戏活动 体育活动 可供选择的活动形式 ☆团体讨论  ☆脑力激荡术 ☆ 涂色 ☆故事接龙  ☆辩论赛 ☆家庭树 ☆抢答赛  ☆角色扮演 ☆填字找字 ☆哑剧  ☆AB剧  ☆句子完成  ☆游戏 ☆优点轰炸 ☆意义连线 ☆赠送礼物  ☆行为训练 ☆密码翻译 ☆韵律活动  ☆镜中人  ☆想象画 ☆自由联想  ☆放松体操 ☆走跳棋 ☆信件会串  ☆自画像  ☆时空隧道 ☆走迷宫 ☆制作卡片 ☆制订计划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确定的依据 (二)从心理素质结构层面考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三)从教育效应层面考虑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四)从年龄层面考虑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确定的依据 1、课程目标应该是学习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学习者是课程目标指向的终极对象,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个体。 学习是一种本能,是一种生存、生活方式,是一种经历。 许多研究显示,热爱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校生活的程度却是递减的。什么?究竟是什么夺去了学习者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是我们应该深入关注的问题。 2、课程目标应该是兼顾了社会规范与个人需要的。 我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anebandeya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