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圳湾体育中心的设计纪实
深圳湾体育中心的设计纪实
深圳湾体育中心位于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中段,南山后海中心区?|北角,深圳湾填海区内,滨海大道南侧,西临科苑路,?|临沙河西路,南临深圳湾内湖,?|西长约720m,南北宽约430m,占地约30.74hm2,是深圳市2011年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会场,赛时将承担开幕式、乒乓球决赛、游泳训练等比赛和训练功能。作为大学生运动会的主要体育建筑群,体育中心设施主要包括可容纳观众2万座的体育场、1.3万座的体育馆、650座的游泳馆、运动员接待中心、体育主题公园及商业运营设施。赛后除承担部分国内综合赛事、专项赛事及体育训练的功能外,主要作为南山区群众体育锻炼及健身场所,成为一个集竞技比赛、全民健身、旅游休闲、商贸博览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体育建筑群。
创新的方案设计
1 方案投标过程
深圳湾体育中心的投标阶段始于2007年8月,由深圳市南山区委、区政府成立的工程实施指挥部负责开展设计方案的国际征集活动,从52家应征设计单位或联合体中,通过招标选拔出了7家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参与方案设计竞赛工作。正值奥运会工程设计接近尾声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体育工作室与佐藤日本佐藤综合计画组成的设计联合体,应邀共同参加为期三个月的深圳湾体育中心竞赛。8月中旬,联合体成员应深圳市规划局和南山区政府邀请,赴现场踏勘。
此次联合投标没有采取常规的合作方式:即外方出方案、深化初步设计,中方做配合做施工图的方式,而是确定为从方案伊始就共同设计共同深化的合作模式。由于工作地点距离遥远,双方都无法组织团队长期一起工作,因此商定投标前期中日双方分成两个团队分别做方案,基本确定方向后,再赴日共同工作。近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工作室从资料收集、按标书要求进行认真整理分析,提出的近10个方案通过集体讨论筛选出三个方案后,通过两次网络视频会议,一次日方设计师专程来院的方式与佐藤公司进行了集中、充分的讨论。
由深圳市规划局编制的竞赛标书中对深圳湾体育中心的定位有明确的描述和要求,就是希望其成为城市公园一部分,体现与城市的整体感和融合感,避免成为过于孤立的系统,并且特别在标书中列举了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的例子,希望其形成环境优美的公园化体育中心,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
①体育功能复合化,集中布置,全年运营;
②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③高品质的城市环境,优美的城市景观:从西面高强度、高密度开发逐渐向?|面绿色生态过渡,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
④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衔接与互动近远期结合;
⑤弹性预留发展空间;
⑥加强环保、节能设计,促进可持续发展;
⑦社区的体育设施,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因此设计团队在方案中对深圳湾体育中心最初的定位及设计方向上存在重大分歧,一部分设计师认为应以规划部门参与编写的《招标文件》作为设计依据和设计定位依据,尤其是“项目概况”提到:“要改变以往以纪念空间塑造为主的设计取向”,以及将“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公园”作为参考方案。将设计思路引向了当时流行的“都市中的体育公园概念”。而另一部分设计师根据以往国内投标经历和其对整体城市空间和对于城市需求的理解,主张目前这个与“城市公园”概念背道而驰的方向。
基于上述讨论并经过多类型的方案比选后最终总结出了两个方向一种是将建筑融入城市公园体系,可以是纯自然生态型的,建筑非常隐蔽地放在整个绿化体系之下:也可以人工化地将建筑设计得流动自由一些,但总体感觉仍然是比较自然的形态。第二种是把体育建筑完全独立于城市公园体系之外,是一种非常规整的、非常标志性的建筑。
经过双方的多轮讨论和研究,最后略带冒险性质采用了后者作为方案推进的方向。即最终认为深圳湾体育中心的定位,应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应该作为城市展示窗口体现深圳南山区的现代、时尚和品质;
②作为南山区的标志性建筑,体现深圳双中心的地位;
③充分体现土地的高效使用,起到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的作用。
2007年10月初,在此定位基础上由王兵副总建筑师带队,中方三人设计小组赴日同日方设计师一起进行平面功能与造型设计的方案深化。在日共同作业期间,设计师们对整个体量的形体,表皮的处理、以及体育设施的平面功能都做了深入讨论和研究,并通过搭建实体工作模型和犀牛的三维数字模型认真推敲,为后期模型及效果图制作其复杂的体型、多变的表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7年11月17日,投标方案正式提交南山区深圳湾体育中心建设指挥部。11月26日,主办方专门成立了深圳湾体育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共有13名国内外相关行业的知名专家参与评审。深圳湾体育中心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委员们对投标的7个方案进行反复研究和评审,最后选出了3家单位设计的3个优秀方案,分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