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创业铸就辉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年创业铸就辉煌》 【主持人】十年光阴似箭,十年风雨兼程,中天钢铁,一个曾经濒临破产的弱势企业,从绝境中破茧重生,在掌门人的率领下,筚路蓝缕,迎难而上。十年来,企业依托宏大的胸襟和气势,开展了三轮大手笔扩张,打响了新区技改攻坚战役,实现了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以630多万吨钢产能、500多亿元营收规模,巍然屹立于常武大地,奏响了一曲强者之音。从本期节目开始,本台将推出系列报道《十年创业铸就辉煌》,以历史图文形式,与观众们一起,沿着集团发展之路,阅读中天十年磨砺,领略中天十年辉煌。 首先请看怀旧篇——危难时刻 挺身而出 【配音】这些照片拍的是中天钢铁的前身——武进钢厂当时的状况。武进钢厂成立于1973年,当时是为武进水泥制品厂配套而建的小轧钢厂。 【采访】:(集团副总裁 筹建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 吴志炼) “武进钢厂当时靠8万元财政拨款白手起家,在一无资金、二无人才、三不懂冶金的条件下,全厂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艰难创业,大家吃住在厂,毫无怨言,一呼百应,努力创造条件,起早贪黑的干。” 1993年底,武进钢厂总资产已达1.25亿元,员工3000余名,年产钢20万吨,开坯25万吨,轧材40万吨,发电1亿千瓦时,利税5846万元。 然而,好景不长,1995年到1997年,武钢集团最精良的设备、最年轻的操作工人都进了合资的大众钢铁,面对仅剩下的陈旧设备和落后工艺,2000多名职工欲哭无泪。 【采访】:(第七轧钢厂厂长 强燕清) “当时我是生产厂的厂长。那个时候我们的生产线由于资金紧缺、坯源也不足,老是停停开开。发的工资也是很低的,跟合资的大众比起来差距很大。我是79年进入武钢的,(那个时候)工作了将近20年,当时看到企业到了濒临倒闭的境地很着急。当时,员工们也怕企业会撑不下去,因为当时有很多员工都是双职工,包括我们夫妻在内。企业要是倒闭了,我们的生活以后怎么办?” 生死关头,武钢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1997年,年仅34岁的董才平从武进锁厂一脚跨进武钢,开创了一个传奇。 【同期】:(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 董才平) “我也非常愿意来,为什么呢,我原来在锁厂听春兰集团的陶建新讲,他的梦是1000个亿,对我非常有震撼力。那么这一千个以我在锁厂显然是做不到的,因为当时我可能也是想的是天方夜谭,想的很幼稚。但是我还是想证实一下,我到底能不能做到。” 年轻的董才平面前,危机四伏:陈旧落后的装备,资金断链的财务,尤其严重的是弥漫在员工心头的失落情绪。关键时刻,董才平率领全体干部员工,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次创业。 【采访】:(集团副总裁 生产指挥中心主任 周永平) “董总刚接任武钢集团时,生产经营十分困难,资金紧缺,生产厂的原料是一天一天组织的。今天好不容易凑齐了能够生产一天的坯源,同时又要为明天的生产用坯发愁。董总接任总经理以后,当时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使公司的生产能够尽快的恢复正常,摆脱这种有了上顿没下顿的状况。增加员工对企业未来的信心,重塑武钢在社会各阶层心目中的形象。” 【主持人】在上一期怀旧篇中,武钢集团由于种种原因濒临倒闭,年轻的董才平临危受命,出任了武钢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是如何力挽狂澜,带领武钢“起死回生”的。请看创业篇——勇上高线 云开见月 【配音】眼前的650一火成材高线生产线,现在看它,算不上高新产能,但在当年,却承载着钢厂重生的希望,展示着武钢人的坚韧和智慧。 【同期】:(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 董才平) “他们当时说上项目是找死,不上项目是等死,找死还可以拼一拼。” 1998年8月,刚刚上任的董才平就开始筹划650一火成材高线项目”。这是武钢的希望工程,命运在此一搏! 【同期】:(第二轧钢厂厂长 杨俊虎) “我们那时候去就把这个项目定为生命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1998年10月份,厂里连员工工资都发布出来,在那种情况下我们董总考虑发展,抽调了我们12个人到首钢培训三个月。那时候的培训费是很贵的,一个人要三万块钱。” 从立项到争取资金,从设计到施工监管,董才平始终坚守在一线。经过九个月的摸爬滚打,1999年5月1号,第一条高速线材生产线终于在武钢诞生! 【采访】:(集团党委书记助理、组织部部长、常州中天钢铁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 蒋松福) “仅用了九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希望工程”——“一火成材高速线材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时钢坯价格700多元一吨,而线材的销售价格是1800元左右一吨,一下子就赚了5000多万元。(这让)所有员工为之信心大增,也使武钢起死回生。这是董总来到武钢创造的一个奇迹。“ 新项目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武钢人还要解决一个瓶颈:供电的问题。由于电力供应紧张,费用高昂,而且还经常避峰,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投资自备热电厂的“后劲工程”被摆上议事日程。随即,即热电厂一期工程——第一台60M

文档评论(0)

开心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