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种丁香地引种适应性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种丁香地引种适应性研究

9种丁香的引种适应性研究-农学论文 9种丁香的引种适应性研究 魏永阳1,杨志莹1,巩素霞2,邱玉宾1,李田1 (1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山东潍坊261041;2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淄博255033) 摘要:为研究9个引进丁香品种在山东地区的适应性,对引进丁香进行生长量、物候期、耐寒性及抗病虫能力调查。结果发现,9个丁香品种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生长适应性强;物候期方面,表现稳定、观赏期长,观赏价值高;在耐寒性方面,除‘玛丽安’和‘荷顿’的耐寒性为Ⅱ级外,其余品种均为Ⅰ级;在抗病虫能力方面均表现为Ⅰ级。由此推断,‘麦肯’、‘莫斯加’、‘裘利’、‘沙宣’、‘瓷蓝’、‘淮敏’、‘詹姆士’适宜在山东地区进行引种栽培。 关键词:丁香;引种;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S685.26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丁香新品种及培育技术引进”(2014-4-69);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点课题“北美高端园林观赏植物引种筛选及产业化开发”[鲁科农字(2011)186号]。 第一作者简介:魏永阳,男,1964年出生,山东潍坊人,副研究员,本科,主要从事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引进和繁育技术研究,Tel:0536-8255501,Email:[emailprotected]。 通讯作者:杨志莹,女,1984年出生,山东潍坊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生理和新品种选育、引进与繁育研究,Tel:0536-8255501,Email:[emailprotected]。 收稿日期:2015-03-10,修回日期:2015-07-21。 0引言 丁香属(Syringa)植物隶属木犀科(Oleaceae),全世界约32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东南部地区[1]。丁香属植物花香浓郁,抗旱[2-3]、抗寒[4-5]、耐盐碱[6-7],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园林绿化的理想树种。 在中国多选用紫丁香和暴马丁香进行绿化,但近年来人们发现这些乡土品种有退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花色单调、花序短、花冠小、花期短等[8]。因此需要加强新品种的选育,新品种的选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由国外直接引进优质园林观赏植物进行驯化筛选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可以有效缩短育种周期。 中国最早的丁香引种栽培可以追速到唐朝后期[9],但由于对品种收集和培育的研究较晚,因此现有品种的种类不多[10]。近年来随着对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的加强,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丁香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创新,内蒙古林科院[11]、黑龙江植物园[12]、北京植物园[13]等都曾进行过丁香的引种栽培,但引种的多为国内的原有丁香品种,对国外新品种引入的较少。笔者以从美国地区引种的9个丁香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其在山东地区的生长适应性,以期为丁香在山东地区的引种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由潍坊市农业科于2006年从美国引进9个丁香品种(见表1、图1)。 1.2试验地概况 项目引种地设在山东省青州市谭坊镇,地处北温带季风区,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型,全年平均气温12~12.5℃,寒暑变化显著。1月平均气温在-5.9~-0.5℃,7月平均气温23.8~28.7℃。年平均降水量在650~800mm左右,年照总时数2500~2800h,无霜期185~211天。 1.3试验方法 1.3.1调查时间2009—2013年。 1.3.2调查内容及方法 (1)物候期调查。从每年的2月开始,每周观察记载1次,遇有物候相的转折时期每1~2天观测记载1次,到秋季落叶后观测结束。 (2)年生长量调查。100cm茎粗增加、最大分枝茎粗增加、当年生枝最大枝长、株高增加、冠幅增加。株高、冠幅、枝长。 (3)抗逆性调查。包括抗病虫能力调查[14]和抗寒性调查[15]。 ①抗寒性调查方法。每个品种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20株作为观测材料,第1次寒害观测于冬季(1月)极端低温出现后2~3天气温回升时进行,即1月中下旬;第2次在树木萌芽之后出现倒春寒过后2~3天气温回升时进行,即3月中旬;观测记录组织褐变及生长恢复状况。参照国家有关树木抗寒性检测标准来进行耐寒性评价(见表2)。 按照表3中形态指标,统计各级植株数量,计算耐寒性平均指数,以反映树木耐寒性的总体概念,式(1)中的l~5代表不同的等级,A~E代表不同的受害等级株数,Y为调查总株数。树木总体耐寒性评价标准见表4。

文档评论(0)

静待花开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