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市煤炭局有关防治水几个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介休市煤炭局有关防治水几个问题.doc

介休市煤炭局有关防治水的几个问题 一、含水层及水文地质单元 地下水埋藏在岩土层中。地壳的岩土层有的含水,有的不含水,有的虽含水(含结合水、毛细水等)但不能透水。在水文地质工作中,我们把能透水且饱含重力水的岩土层称为含水层。凡是只能透水而未被重力水所饱和的岩土层称为透水层。 (一)构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 地壳的岩土层要成为一个含水层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要有储存地下水的空间 岩土层要能含水,首先,是在岩土层中必须要有储存地下水的空间(空隙),外部的水才能进入岩土层把水储存起来,并能在其中运动,才有可能成为含水层。由此可知,岩层具有空隙是含水层形成的先决条件,也是确定含水层存在的一个重要标志。 2、要有储存地下水的地质条件 岩层有了空隙,虽然是含水层形成的首要条件,但它不是唯一的条件。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有利于地下水聚集和储存的地质条件,才能构成含水层,如图1-10所示。 3、要有一定的补给水量 有了容水的空隙岩土层和有利于蓄水的地质条件,并不一定有丰沛的地下水,还必须具充足的补给水量,才能使具有一定地质条件的空隙岩土层有水而构成含水层。有一定的补给水量不仅是形成含水层的一个重要条件,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含水层水量的多少及其保证程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由此可知,含水量是划分含水层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含水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对供水或排水有实际的意义,才能被确定为含水层。如果含水量太小,实际意义不大,则不能划为含水层。当然,这里讲的大与小是相对的概念。 综上所述,含水层形成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当岩层具有为地下水储存和运动的空间,有适当的地质条件,并含有一定的补给水量,即可构成含水层。 (二)含水层类型的划分 从不同的观点,可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含水层。下面主要介绍我国常用的几种划分方法。 1、根据岩土空隙的类型划分 1)孔隙含水层:孔隙含水层由松散的孔隙岩土层构成。常见的有砂层、砾石层、砂砾石层,它们可能构成相应的砂粒含水层,砾石含水层、砂砾石含水层。 2)裂隙含水层:裂隙含水层一般是由可溶岩具有岩溶的岩层构成的。也有的是粘土层在干裂或其他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裂隙成为地下水储存和运动场所,构成的裂隙含水层。 3)岩溶含水层:岩溶含水层是由可溶岩具有岩溶的岩层构成的。当可溶岩中的可溶性盐分溶解于水之后所形成的空隙,就成为储存和运动地下水的空间,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储水,并源源受水量补给,即形成了岩溶含水层。 2、根据含水层的埋藏状态划分 1)承压含水层:一个完全被重力水饱和,并被夹在两个稳定的不透水层或弱秀水层之间 的含水层称为承压水层。承压含水层内任一点的水头压力都大于大气压力(图1-11-Ⅱ)。 2)无压含水层:一个为水饱和的那部分含水层,其上直至地表没有稳定的隔水层复盖,或者夹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那部分被水饱和的含水层,都可称为无压含水层。无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具有自由水面,该地下水面就是含水层的上界面(图1-11-Ⅱ)。 3、根据含水层渗透性能的空间变化划分 1)均质含水层:当含水层中各部分的渗透性在各个方向上拟同,即含水层的渗透性与空间坐标无关,近于常数,这处含水层称为均质含水层(图1-12)。 2)非均质含水层:含水层的渗透性能随渗透区域的坐标而变化,即含水层的渗透性在各方向上是不同的,这种含水层称为非均质含水层(图1-13) 严格地讲,自然界所有的含水层都是非均质的。但是,当岩层的渗透性随空间位置变化不大时,可被看作主均质含水层,这样产生的误差不大,也便于对问题研究予以必要的简化。 (三)含水岩组 含水岩组是指两个以上具有含水特性基本相同且不受地层层位限制的含水岩层的组合,但其中不夹有隔水层。 (四)含水岩系 是指两个以上单层厚度不大的,同时夹有薄层的隔水层,具有相似水文地质特征的一套含水层的组合。 (五)含水带 含水带是指能透水,且饱水的构造破碎带,如图1-14所示。 (六)含水段 含水段是指同一含水层中,在垂直方向上其含水特征不同的区段。 二、隔水层的概念 凡是不透水不含水的岩土层就称为隔水层。 所谓相对隔水是指虽含有微小的水量但其透水性很小,并能起阻隔水的作用的岩土层。有了这一相对隔水层的概念同,对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均有一定意义,特别是在碳酸盐岩层分布的地区,寻找微弱的岩溶化岩层作相对隔水层,有助于指明找水的方向和途径。因而,以碳酸盐层为例,可说明相对隔水层的概念。 石灰岩和白云岩的溶蚀过程和结果截然不同。石灰岩的溶蚀作用集中在裂隙表面,并在这种作用进行的过程中逐渐扩大裂隙通道;而白云岩则是通过扩散溶蚀,散及整个岩石之中,由于其镶嵌结构遭到溶蚀破坏,从而分解为松散的颗粒,产生大量的白云岩粉粒,在白云岩中多形成小型的晶孔和溶孔,很少发育成大型溶洞,这样,大面积分布的碳酸盐岩中,往往发现白云岩岩层具有相对的隔水性能。如广西武宣地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gang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