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上第四章_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精选(公开课件).pptVIP

历史八年级上第四章_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精选(公开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1、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 北方 大融合,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2、北民南迁后,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 物质基础。 3、国家长期的分裂混战状态使人民渴望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 汉光武帝刘秀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趁社会矛盾激化建立新朝,但未能使社会稳定下来,经过战乱,西汉宗室刘秀恢复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公元25年-220年)。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 曹操 孙权 刘备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的融合 曹 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孙 权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据说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 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 领有几员虎将,带着几万人马,流串各地,尚无安身立命之处…… 三国小故事 “隆中对” 在豪强并起的形势下,汉室后裔刘备的势力十分弱小。当他听说诸葛亮才能出众时,就不顾严寒,连续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同意出山。诸葛亮向刘备分析了天下大势:北方的曹操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暂时还不能同他竞争;而孙权占据江东,地方富庶,人才众多,只可与他联合而不能谋取,如果刘备占有荆州、益州,控制西南少数民族,同孙权结盟并内修政治,最终可以成就大业。这次交谈,史称“隆中对”。 赤 壁 之 战 战争特点 影 响 结 果 交战双方 时 间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 公元208年 经 过 以少胜多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火攻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魏 蜀 吴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观点一:三国鼎立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现,毫无积极意义,是一种历史的退步。 观点二: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有积极意义,是历史发展的进步。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魏 蜀 吴 (220—265) (221—263) (222—280) 西晋 (266—316) 西晋短暂统一(280—316) 十六国 东晋 (317—420) 北魏 建立:386 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宋420 齐 梁 陈 589 北朝 南朝 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洛阳 263年魏灭蜀 280年西晋灭吴 317年司马睿,建康 刘裕 对峙 鲜卑拓跋部 北农南迁 据史籍记载,从东汉三国开始,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 羯、氐、羌等,纷纷向中原地区迁徙。 公元前一世纪的《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的江南 地域辽阔,人烟稀少,老百姓以鱼米为食,那时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百姓没有什么积蓄,但也少有挨饿受冻之人。 公元六世纪的《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是繁荣昌盛的地方,用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 根据这两段材料,说一说江南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司马迁描述的汉代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但贫富分化的程度也低;而《宋书》所描述的南朝时期的江南,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丰收年头,一年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 变化 原因 这是因为1、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 2、从自然条件来说,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和气候) 3、从人口方面说,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 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4、从技术条件来说,北方人口的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 5、此外,从社会状况来说

文档评论(0)

夏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