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综、锦”等11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感受梦境中“好的故事”的美好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如鲁迅的生平与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批判。
4.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关于“心中美好场景”的文字。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梦境中“好的故事”的画面美,理解象征意义。
2.借助资料,体会作者在“昏沉的夜”中对光明与美好的执着追求。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圈画文中描写“好的故事”的句子。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鲁迅《野草》创作背景、民国初年社会状况图文资料);课文插图及梦境场景示意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综、锦”等11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昏沉的夜—梦境—醒来”的行文脉络。
3.感受第2自然段梦境的画面美,初步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走近“昏沉的夜”
1.单元回顾,聚焦鲁迅
(1)复习导入:本单元我们已认识了鲁迅笔下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今天我们将走进他另一篇充满奇幻色彩的散文——《好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资料链接:出示鲁迅《野草》创作背景(1925年,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提问:“作者为何在‘昏沉的夜’写下这个‘好的故事’?”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文本。
2.情境渲染,感受“昏沉”
教师配乐范读第1自然段:“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提问:这段文字让你想到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抓住“缩小的灯火”“昏暗的灯罩”“烟草的烟雾”,感受现实的压抑与沉闷。)
板块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
1.识字学词,夯实基础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如“错综、泼刺、瘦削”)。
(2)字词检测:
课件出示词语:预告、烟雾、错综、云锦、萍藻、荡漾、瘦削、瞬间、骤然、凌乱、投掷、凝视、陡然、退缩、追悼。
正音:“削”读xuē(瘦削),“综”是平舌音;指导书写“漾”(左右结构,右部“羡”上中下紧凑)、“瞬”(左窄右宽,“目”作部首略扁)。
齐读词语,同桌互默易错字。
2.梳理结构,感知脉络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好的故事”写了哪三部分内容?(板书:昏沉的夜—梦境中的好的故事—醒来回到现实)
(2)完成填空练习:
“我”在______(环境)中昏昏睡去,梦见了______(场景),醒来后______(结果)。
板块三品读梦境,感受美好
1.聚焦第2自然段,品味画面美
(1)配乐朗读: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圈画描写“好的故事”的景物(如“青天”“云锦”“萍藻”“游鱼”)。
(2)想象画面:
分组合作:将段落分为“天空—河水—河底”三层,每组用“像”的句式描述画面(例:“两岸的野花像天边的霞光,倒映在水中,随波荡漾。”)。
教师小结:作者用“错综”“交织”“溶解”等词,将静态的景物写得富有动感,如同一幅流动的水彩画。
2.体会象征,初步感悟
(1)提问:梦境中的“好的故事”仅仅是美丽的风景吗?(引导学生结合“美的人、美的事”,初步感知“好的故事”象征美好、和谐的理想世界。)
(2)朗读指导:用轻快、欣喜的语调朗读,重读“万颗奔星”“无限的华美”等词,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沉醉。
板块四仿写练笔,迁移写法
1.写法回顾:作者如何将抽象的“好的故事”写具体?(抓色彩、动态、多感官描写,虚实结合。)
2.练笔任务:模仿第2自然段,写一段“心中的美好场景”(如童年的乐园、想象的奇幻世界),要求用上至少三种色彩词和一个动态描写。
3.交流分享:展示学生练笔,重点评价“画面感”和“情感表达”。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第2自然段,深入理解“好的故事”的象征意义。
2.借助资料,体会作者在“昏沉的夜”中对光明的执着追求。
3.理解“好的故事”破灭后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回顾,衔接梦境
1.背诵积累:齐背第2自然段,用“虽然______,但是______”的句式说说梦境的特点(例:“虽然梦境是虚幻的,但是画面却无比清晰美好。”)。
2.问题导入:作者在梦中“正要凝视”这美好的画面时,发生了什么?(板书:骤然破碎—醒来)
板块二研读对比,体会情感
1.聚焦“梦境破碎”,感受现实冲击
(1)默读第3-5自然段,找出描写梦境破碎的词句(“骤然一惊”“退缩”“凌乱”“消失”),体会作者的心情(惋惜、失落)。
(2)对比朗读:
甲组读梦境中的美好(第2自然段),乙组读梦境破碎后的场景(第4自然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正高级职称,市高层次人才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高级教师持证人
专注于文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和润色等,己有近十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方案功底,可承接演讲稿、读后感、任务计划书、营销策划书等多方面的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