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绪论-精选(公开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 生 物 学 MICROBIOLOGY 主讲:贾泽峰 E-mail: zfjia@ bio211@163.com Tel: 8241935 Blog: / 教材与参考资料 周德庆(2002):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沈萍(2000):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闵航(2005):微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张文治(2005):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颐康(1986):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M. T. 马迪根等著(2001):微生物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 何国庆,贾英民(2002):食品微生物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江汉湖( 2005 ):食品微生物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吴金鹏(1992):食品微生物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Brock T D, Madigan MT, MartinkoJM, Parker J. Biology of Microorgamisms,7th ed. New Jersey,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1994 Madigan MT, Martinko JM, Parder J. Brocd 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9th ed. New Jersey:Prentice Hall,2000 目 录 动物:呼吸、运动、循环、生殖等八大系统; 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组织; 微生物:“朝生暮死”;较原始的、尚未出现组织、器官分化的生物。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它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单位 大小范围:0.1um~1.0mm 最小的细菌:naobactera,50nm 最大的细菌: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0.1~0.3um 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主要有三大类群: 1)原核生物类:细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古细菌 2)真核生物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蘑菇和银耳等食、药用菌是个例外,尽管可用厘米表示它们的大小,但其本质是真菌,我们称它们为大型真菌。 3)非细胞生物类: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微生物虽小,但它们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些对人类有益,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伙伴;有些对人类有害,对人类生存构成了威胁;有的虽然和人类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但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流中具有关键作用。 二、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微生物学(Micobiology):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 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根本任务:发掘、利用和改善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 周德庆教材的分类: 微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普通微生物学、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和分子微生物学 应用领域:应用微生物学、工业、农业、医学、药用、诊断、抗生素、食品微生物学 研究对象:细菌学、真菌学(菌物学)、病毒学、原核生物学、自养菌生物学和厌氧菌生物学 生态环境:土壤、微生态学、海洋、环境、水、宇宙 学科交叉融合:化学微生物学、分析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物工程学、微生物化学分类学、微生物数值分类学、微生物地球化学、微生物信息学 实验方法与技术: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研究方法学 沈萍教材的分类: 三、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简史 微生物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漫漫长夜终见曙光。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四大障碍: 1)个体微小; 2)外貌不显; 3)杂居混生; 4)因果难联。 (一)我国古代对微生物的利用 1、酿造 我国人民在距今约8000年至4500年间,已发明了制曲酿酒工艺:曲蘖酿酒起源于约8000年前,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酿酒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商代(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酿酒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 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知制酱和醋。 在宋代,能制造优良的红曲。 我国酿酒工艺: 1)历史悠久: 公元前17世纪,甲骨文“酒”、“醴”; 公元前4世纪,《书经》 “若作酒醴,尔惟曲蘖”; 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 《淮南子》(公元前2世纪)“清鞅之美,始于耒耜”; 《酒诰》(3世纪,晋代)“酒之所兴,肇

文档评论(0)

夏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