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日,让我们的思考“人为何物”.docVIP

第六日,让我们的思考“人为何物”.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日,让我们的思考“人为何物”

第六日,让我们的思考“人为何物”   灰蒙蒙的天,我挣扎着起床洗漱,穿上来北京后买的军绿色长风衣,套好靴子,睡眼惺忪地站到了崇文门新景家园西区4号楼的电梯间门口,从11楼下到1楼,然后抬眼一看,不得了,外头在飘雪。   2009年的11月1日,据说是北京近三十多年来最早的一场雪,完全始料未及。   彼时我从沪来京工作也不过5个月,和一群朋友做着科学松鼠会的网站。从入秋开始,我们就筹划了一个叫做“科学嘉年华”的活动,希望藉此可以扩大这个民间科普团体的影响。当时正职人员连同行政财务一起只不过六个,吭哧吭哧忙活好一阵子,其中的苦累可谓不足为外人道。11月1日正是活动日第二天,地点远在海淀区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眼看着密密雪花在飘,一瞬间真是心也有些凉,因为很现实的问题是,观众们可能不会来了。   一个多星期前,因为禽流感,北航还死了一名刚入学的学生。作为大型人群聚会的“科学嘉年华”差点被喊停,后来经过多方沟通总算保留了下来,但原先专门空出的学生观众席全部被放弃。   那个早到的冬天,在我此生的记忆中,只要回想起来都将混合着一种复杂气息出现,难以描述又刻骨铭心。而当我换上了羽绒服赶到会场,做好只看得到寥寥几个人头的准备,却意外地发现场内几乎是满的,人们有秩序地入座,等着前来做演讲的嘉宾们。   孙桂钧老师和她的同事吴玮也在门口等着我。   如今已经想不起她们是怎么得知这个消息的了,前些天,我和同事正忙得晕头转向之际,接到孙老师电话说想来参加我们活动,我随口说好呀来了就找我吧。但回答时肯定是不在意的,她们人在长沙,离北京还有一千五百公里呢。   没想到两人真来了,还穿着不怎么能御寒的秋装,被冻得瑟瑟发抖,显然对这天气也是始料未及。我赶紧把她们带到了暖和一点的场内。当天中午,天冷地滑不方便出去吃中饭,请她们将就着分了一份工作人员的盒饭,“松鼠会和湖南科技社合作一套译丛”的想法也是在头碰头吃盒饭时铁板钉钉定下来的。   和《时间简史》的策划责编一起做套科普翻译丛书,是我和搭档姬十三想想就觉得挺激动的一件事。孙老师这样的业界前辈,说我俩都是看着她编的书长大的毫不为过;中国国内,年龄和我们相仿的科普写作者中,也没有人敢说他没看过湖南科技社的“第一推动”系列。当我把这个计划通过邮件组告诉科学松鼠会的成员们时,用的号召语是“大家快把自己想翻译的外版书报上来”,响应可说甚为热烈。   “第一推动”珠玉在前,所以我提出没有必要再去做一套理数方面的基础科普了。反观图书市场,乱七八糟的养生和身心灵系的伪科普盛行,连如假包换的心理认知都被做成了励志类图书,正是书商们和不负责任或不专业的出版者在钻空子的后果。读者渴望了解作为人的自身,又缺乏好的指引,所以,我们大有可为。   这套呼之欲出的科普被框定在“关于人的科普”。   在最初推荐上来的书单里,大约列了三四十种书,其中不乏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级别的科普大家的作品,我把它们通过邮件转交给了吴玮,她颇花了一些时间去和各家版代一一核对版权还在不在,最后剩下的只有十种左右,很抢手的平克老爷显然早就花落他家了。   于是我们决定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剩下的拿下来再说。即便如此,还是发生了诸如美国科普后起之秀乔纳·莱勒(Jonah Lehrer)的两本书因估计不足被同时竞价的其他出版社拿走了的惨痛教训,可怜当时我还以为万无一失,已经让一位叫做Marvin的成员试译起来了。2012年,当比我还要年轻两岁的莱勒被西方媒体爆出专栏写得太多、自抄袭现象严重的不光彩事迹时,我默默地回想了一下痛失Proust Is A Neuroscientist时的情形,仍然无法断定这是福还是祸。   却说这位Marvin,实在是我们当中的一位妙人,他眼下正在伊利诺大学做着肿瘤生物学研究,前些年却摇摆于要不要做一个职业写作者兼漫画家。Marvin一大特点是脾气非常好,不但在完成试译却被摆了一道之后也没抱怨过我,他还好心好意地又推荐了玛丽·罗琦(Mary Roach)的作品。这趣味和姬十三同学显然不谋而合了,他们都读过玛丽并深深为之着迷。   事实证明,把Bonk: The Curious Coupling of Science and Sex作为译丛第一辑的主打,也许会为这套书此后的命运走向都定下一个基调。它是如此不羁,又是如此正经,有着成为一本好看读物的所有先决:专业写作者+实地调查采访+大量第一手资料+游戏娱乐精神。作为一个写科普的同行,我本人羡慕且钦佩玛丽·罗琦的方式,她最近在给我的邮件中把这种写作称为“旅行式的写作”,耗费时间但却收获颇丰。因为她总是有机会和那些做着稀奇古怪实验的家伙坐下来喝上几个小时下午茶,甚或在他们的实验室里呆上几天。   Bonk的中文版译者后来把它翻作《科学碰撞“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