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ppt

常见的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导引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在三十年代,他的作品就已被编入学校教材;解放后,他的文章更是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课本中,并成为经典篇目。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国人,无不是在鲁迅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的确,鲁迅作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大多如“无花的蔷薇”,而在这蔷薇丛中唯一开着花的,当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了。 读经典作品 (1)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 (2)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 (3)有利于文化积累,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连网接轨。 (4)可以涵养情性,启迪人生。 鲁迅及其代表作 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 《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朝花夕拾》目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1.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 ② 《狗·猫·鼠》(喜欢小动物) ③ 《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 2.童年的压抑与伤害 《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3.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 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 ②《藤野先生》? 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身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同反动落后作斗争。 4.怀念亲人师友 ①喜欢的人(“无常”、长妈妈……) ②敬重的人(藤野先生、寿镜吾) ③同情的人(范爱农) 5.作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鲁迅先生从来没有忘记过战斗。 ①《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 ② 对中医的偏见:“绍兴几个名医,”借行医诈取病人钱财,痛恨迷信与落后; ③ 《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 ④对黑暗腐朽的现实的还击、痛斥。 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 《阿长与〈山海经〉》):一个淳朴善良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一位关心弱国子民的恩师 范爱农(《范爱农》):一个典型的不得志而不断挣扎在封建末世的知识分子。 父亲( 《五猖会》《父亲的病》):一位让鲁迅曾又困惑又忏悔的爱父。 艺术手法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3、?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 ? 《五猖会》精彩片段??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1)《五猖会》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其主题思想是什么? 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 《五猖会》记叙儿时要去看五猖会,父亲却命令“我”背书,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的无奈和厌烦,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在这之前,写了好几段关于赛会的文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几段文字极力渲染了“我”对于赛会的喜爱和向往,与下文写在去看五猖会之前父亲突然要“我”背书形成巨大反差,先扬后抑,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3)文中直接写到父亲的其实没有几句,那么文中是如何突出父亲的形象的? 主要是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通过写众人和“我”的反应,写出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威,突出父亲作为家长的角色。 (4)文末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你觉得仅仅因为父亲的阻难吗? “

文档评论(0)

dahunj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