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鸭瘟(DP)-精选(公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鸭瘟(DP) 四、病理变化 雏鸭感染鸭瘟病毒时,法氏囊呈深红色,表面有针 尖状的坏死灶,囊腔充满白色的凝固性渗出物。 鹅感染鸭瘟病毒后的病变与鸭相似。 鸭瘟:心外膜,特别是冠状沟有密集的淤血斑点,使其表面呈红色“刷漆样”,该病变在成年种鸭比商品雏鸭更常见 图17 图19 图20 图22 鸭瘟:产蛋鸭卵泡变形、变色并有出血 鸭瘟:蛋鸭卵泡破裂、腹腔内有血性内容物 图2 *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天鹅等的一种病毒性、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热、流泪、脚软、下痢、头颈部肿大,口腔、食道、泄殖腔粘膜有淡黄色或黄绿色假膜或结痂,粘膜坏死、溃疡。 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严重地威胁养鸭业的发展。 鸭瘟(DP) 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核酸为DNA,呈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 对乙醚和氯仿敏感. 病毒存在于鸭各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肝、脑、食道、泄殖腔含毒量最高。 可用鸭胚成纤维细胞和鸭胚来分离病毒。 一、病原 鸭瘟病毒 鸭瘟(DP)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主要感染鸭,少数鹅、雁也可感染。成年鸭、产蛋母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1月龄雏鸭发病较少。 2.传染源:病鸭和潜伏期的感染鸭,以及病愈不久的带毒鸭 (至少带毒3个月)。 3.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眼结膜、交配和吸血昆虫传播。 4.流行情况:呈地方性流行,传播快。本病死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夏秋季较多。 (一)急性型:病程多为3~5天 1. 病鸭体温升高至43~44℃,稽留热。 2. 脚软、麻痹,不能站立,不愿下水。 3. 下痢、排绿色或灰白色腥臭味粪便。 4. 鼻流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鼻塞、呼吸困难。 5. 流泪,眼睑水肿。(图1) 6. 部份病鸭头、颈部肿大。(图2) 二、主要症状 ( 二)慢性型: 慢性型往往由急性转变而成,病程在1周以上,主要表现为消瘦、生长停滞,特点为角膜混浊,严重者溃疡,多为一侧性。 鸭瘟:羽毛松乱,离群独处 鸭瘟:两腿麻痹,行走困难 鸭瘟:强行驱赶,则扑翅向前跳跃 图1 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流鼻液 全身皮肤、粘膜、浆膜出血,皮下组织呈弥漫性水肿,尤以消化道粘膜炎性出血坏死最为特征。 1.头、颈、颌下、翅膀等处皮下组织发生明显水肿,切开有淡黄色液体流出。 2.肝不肿大,表面和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点,少数坏死点中间有小点出血或其外 围有环状出血带。 (图14~15 ~16) 四、病理变化 3. 消化道病变 (1)口腔、喉头、食道粘膜有纵行排列的灰黄色假膜覆盖或小出血斑点,假膜易剥离,剥离后食道粘膜留有溃疡斑痕(特征性病变)。 (2)腺胃粘膜有斑点状出血、腺胃与食道膨大部交界处有出血带或灰黄色坏死带。 (3)肠粘膜充血、出血,尤以十二指肠和直肠最严重。 (4)泄殖腔粘膜有黄绿色假膜。 (特征性病变) 4.卵巢滤泡增大、充血、出血。 5.法氏囊萎缩、出血。 四、病理变化 鸭瘟:头、颈、胸部皮下有黄色胶冻样浸润 鸭瘟:头、颈、胸部皮下有黄色胶冻样浸润 鸭瘟:口腔黏膜出血,表面有一层黄绿色膜 鸭瘟:感染早期食道黏膜出血 鸭瘟:食道黏膜有与其纵褶相平行的黄色假膜 鸭瘟:食道黏膜有与其纵褶相平行的黄色假膜 图7 图8 鸭瘟:肠浆膜面可见环形 深红色出血环 图9 图10 鸭瘟:人工感染鸭瘟病例,粘膜面可见多处紫红色出血坏死灶,表面有伪膜 鸭瘟:直肠黏膜靠近泄殖腔部分可见坏死性病变 图12 鸭瘟:泄殖腔黏膜有出血性坏死病变 鸭瘟:肝脏呈浅铜色,表面有不规则出血斑和白色坏死灶 鸭瘟:肝脏表面有不规则的出血和坏死灶 图15

文档评论(0)

咪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