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权下的自我-精选(公开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知道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莎士比亚、达芬奇等人及代表作品 认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神权下的自我 文 学 三 杰 * 神 权 下 的 自 我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506年雕塑《拉奥孔》在罗马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意大利杰出的大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为此赞叹说:“真是不可思议!” 思考: 1.教士要求人过怎样的生活? 2.商人却要追求怎样生活? 教士:你最近在忙什么? 商人:(自豪的说)我最近在佛罗伦萨又买了一座更大的城堡,打算好好装修一下,添置些金银器具。经过几年的打拼,我赚了钱,这日子过的还算幸福。 教士:你最近离上帝越来越远了! 商人:为什么?我每天祈祷,每周都来教堂做礼拜,该是个合格信徒。 教士:(严厉教诲)我们人类自诞生就是有罪的,我们到人间是来赎罪的,所以你要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虔诚的忏悔错误,你才能得到拯救,才能升入天堂。 商人:那样的话,我宁可现在活得舒服快乐。 教士:那你永远得不到拯救,会下地狱的。 世俗的享乐和现世的幸福 今世禁欲和来世幸福 中世纪末期欧洲的对话 矛盾的焦点: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部观看都一样……一直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睡眠状态……透过这层纱幕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 ——瑞士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中世纪的精神状况是愚昧无知地拜倒在教会的偶像之中……理智处在昏睡状态,人对于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是一种财富一无所知……在中世纪,人不但不认识自己,也看不见世界之美,或者说他看见的世界只不过是画十字、作祈祷,所以中世纪是人类社会的黑暗时期。 ——英国史学家约翰.西蒙兹 《意大利文艺复兴史》 基督教的神权统治 中世纪的欧洲是怎样的精神状态? VS 人性 神性 下列哪些词汇可以反映中世纪人们主要的精神状态? 随心所欲 禁欲苦行 无拘无束 压抑人性 张扬个性 以人为本 思想开放 愚昧迷信 等级观念 言论自由 神权至上 追求享乐   1506年雕塑《拉奥孔》在罗马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意大利杰出的大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为此赞叹说:“真是不可思议!” 发展阶段特征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典型国家 意大利 即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的幸福和自由,倡导个性解放,把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英国 德国 自然的人性 (初期) 高尚的人性 (高潮) 自由的人性 (发展) 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艺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 美术三杰) 文学: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文学三杰) 思想武器:人文主义: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 《十日谈》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或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 彼特拉克 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作家。他出生在巴黎,早年在那不勒斯经商,后大部分时间住在佛罗伦萨。他拥护共和政体。薄伽丘是个多产作家,写过传奇、叙事诗、史诗、短篇故事等。他的杰作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它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第一天故事第二):第二则故事. 一个叫亚伯拉罕的犹太人来到罗马教廷,凭着他亲眼所见、以及从别人那儿听来的种种情形,目睹了教会的腐败,发现“罗马教廷中教皇、红衣主教、主教这一伙,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犯着‘贪色’的罪恶,甚至……耽溺男风。” 他再考察时,又知道他们个个都是爱钱如命、贪得无餍,甚至人口也可以当牲口买卖,至于各种神圣的东西,不论是教堂里的职位,祭坛上的神器,都可以任意作价买卖。甚至借着“委任代理”的美名来盗卖圣职。 ——薄伽丘《十日谈》 请思考:这两个故事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的什么状况?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虚伪。 感受名著 (第四天开头一个小插曲): 有一位死心

文档评论(0)

咪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