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重点和难点 本讲介绍了古书中四种常见的用字现象: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要求学习时理解以上四种用字现象的成因,能从概念和具体字例上对四种用字现象加以区分,并在已学文选里辨认以上用字现象。 假借字 一、定义 王力《训诂学上的一些问题》: 1、本字和假借字必须是音同或音近,才能产生通假。 2、即使两个字音同或者音近,如果没有例子,也不一定就能通假。 二、假借字的两类情形 1、本无其字的假借: 莫、然、其、乎、午 代词:虽使五尺之童之市,莫之或欺《孟子》 莫 昏暮( ? 暮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燃烧 然 指示代词: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孟子》 呼吸 乎 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 捣臼的棒槌 午 十二地支的第七位 2、本有其字的通假 《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史记·三王世家》:“闳王齐,年少,无有子,立,不幸早死。” 《左传·昭公三年》:“早世陨命” 《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论语·乡党》:“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郑伯克段于鄢》:“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礼记·曲礼》:“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 三、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1、这是古人的一种习惯。 2、古人在记录语言时因“仓猝无其字”而用了个同音字代替。 3、秦朝焚书坑儒。 4、“夫古字通用,存乎声音。” 四、通假与假借古代无别,现在已分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假借字的产生,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有其字,而人们在书写的时候,写了一个同音字……第二种是本无其字,从一开始就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 (第二册547页) 五、破通假 《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古今字 一、定义 所谓古今字,是对前代多词多义共用的统用字与后世为示区别而出现的分化字的称呼。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二、形成的原因 上古汉字数量较少,常有一字书写多词的兼职现象,但若干不同的词在文字符号上没有区别,又影响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后世为了加以区别,便给其中某个或某些词再造新字。 三、古今字的意义关系 1、今字承担古字的本义 州→洲 《说文》:“水中可居为州。” 队→坠 《左传》:“公惧,队于车。” 衰→蓑 《说文·衣部》:“草雨衣。” 《诗·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糇。” 糇,hóu,干粮 臭→嗅 《荀子》:“彼臭之而无嗛xián于鼻。” 然→燃 《三国志·刘馥传》:“夜然脂照城外。” 2、今字承担古字的引申义 取→娶 《诗·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 解→懈 《说文·角部》:“判也。从刀判牛角。” 《礼记·杂记》:“三日不解。”注:“倦也。” 竟→境 《说文·音部》:“乐曲尽为竟。” 《晋灵公不君》:“亡不越竟。” 责→债 《说文·贝部》:“求也。” 《冯谖客孟尝君》:“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3、今字承担古字的假借义 辟→避 《说文·辟部》:“法也。” 《诗·小雅·雨无正》:“辟言不信。” 《荀子·荣辱》:“不辟死伤。” 采→彩 《史记·项羽本纪》:“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赴→讣 《说文·走部》:“趋也。” 《鲁仲连义不帝秦》:“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 《礼记·文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