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18文言虚词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1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18文言虚词详解

Page ? *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2.“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3.“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译:你怎么(竟然)这样没见识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与例句中的何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徐公何能及君也 A.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B.其间旦暮闻何物 C.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D.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解析:A项,疑问副词,表反问,怎么;B项,作定语,可译为什么;C项,多么;D项,单独作谓语,为什么。 Page ? * Page ? * 十四【且】 (一)用作连词 1.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作“而且”“并且”“况且”“再说”。 ①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 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 译: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④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Page ? * 3.表示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4.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作“又”。 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与蔺相如》) 译:大王不去的话,就表示赵国弱小并且害怕(秦国) 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③河水清且涟漪。(《伐檀》) Page ? *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④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黔之驴》) 2.暂且,姑且。 ①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三)复音虚词“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①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Page ? * 十五【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①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2.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①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②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 3.表示感叹的语气。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②宜乎百姓之为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Page ? * 4.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六国论》) (二)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停顿。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④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兰亭集序》 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也与例句中的也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A.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B.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解析:C项用于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A、B、D三项用在句末,语气助词。 Page ? * Page ? * 十六【焉】 (一)代词 1.相当于“之”。 ①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译:用来等待那些考察民风的人知道看到它。 2.哪里,怎么。 ①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哪有仁爱的人坐朝,却做出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 ②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而不肯,焉能行之?”(《史记·甘罗》) 译:文信侯呵叱说:“快走开!我亲自请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 ③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Page ? * (二)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译:等到燕太子丹想出了派荆柯去刺杀秦王的计谋,燕国便马上招来祸端了!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译:一根羽毛举不起来是不用力的结果啊。 ③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译: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Page ? *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文档评论(0)

linjuan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