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新人教版必修3).pptVIP

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新人教版必修3).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新人教版必修3)

* 孔子与苏格拉底虽然都是以理想主义的方式思考世界的变化,但苏格拉底以反思的智慧勇立潮头,创新求变,以一泻千里之势顺流行进在大江大河之中。孔子却以直观的经验揣度人生与社会,习惯于食古不化,不知求变,如逆流而上,每走出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世界被无限缩小为历史的孤岛,人们的视野于是变得更加狭隘。苏格拉底死了,死在追求真理之火的征途上。孔子也曾遇到不测的危险,但他最终死在不被“任用”的忧郁中。这绝不单单是一个人的生与死,而是关系到两个民族文化的生死观——是不断地产生更加鲜活的生命,还是让本来鲜活的生命毫无意义地死去? ? 苏格拉底本人身后没有任何著作,几乎谈不上苏格拉底的“体系”,他没有做过任何有关学说的精确阐述,这几乎与中国的孔子完全一样。作为人类轴心时代的“先贤”,同是“述而不作”,孔子与苏格拉底却分别引领中西文化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孔子高举“仁”、“义”、“礼”的大旗,其核心却是等级制度。对于不同的人,孔子有时低三下四地俯首贴耳,有时却又居高临下地高谈阔论。孔子做人的方式根本无定式可言,完全依据儒家文化的“礼义之道”而定。由孔子学说所塑造的人,只能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往往只能随波逐流,尤其在权贵面前更是显出奴颜婢膝的样子而失去了人格的尊严。通俗地说,历史上生活在等级制度下的中国人,很多时候根本无尊严可言。 * * * 《苏格拉底之死》 “我们曾向克雷波乌斯借过一只公鸡,请不要忘记付钱给他。” 罪名:不敬神和败坏青年 热爱知识,坚持真理,树立教师风范。 公道正直,坚持正确意见; 对世俗成败不介于怀; 虽然在受到不公正的死刑判决后也不肯违犯国家的法律而求生, 勇敢殉道,为青年树立了守正不阿的楷模 假如孔子也处于苏格拉底那样的位置他会怎样? A B 坚持君子气节,利用讲台宣传道义,无所畏惧,舍生取义。 清高自洁,让学生疏通关系,救出恩师,然后奔走他国,继续求仕。 C D 明哲保身,委曲求全,先认罪再作其它打算。 让学生奔走齐国与晋国楚国等大国,递交孔子帛布血书,哭泣恩师遭遇,以求兵临城下,救出恩师。 有一段话,最能够洞察孔子遇到类似这种情况时的内心世界。这段话就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危险的地方不要去,动乱的地方不要定居,天下太平就出现做官,天下乱的时候,他就躲起来,别人流血送命,平定天下了,他就出来弄个官当,发点财,过点安稳日子。当然,孔子这样的生活态度即使在古希腊也不会轮到他站在法庭上。 孔子与苏格拉底虽然都是以理想主义的方式思考世界的变化,但苏格拉底以反思的智慧勇立潮头,创新求变,以一泻千里的生命价值告诫人们生命的意义。孔子却以直观的经验揣度人生与社会,习惯于食古不化,思念旧制,如果逆流而上,每走出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所以他注重人们相处的名份与准则。苏格拉底死了,死在追求真理之火的征途上。孔子也曾遇到不测的危险,但他最终死在不被“任用”的忧郁中。这绝不单单是一个人的生与死,而是关系到两个民族文化的生死观——是不断地产生更加鲜活的生命,还是让本来鲜活的生命毫无意义地死去?? 苏格拉底本人身后没有任何著作,几乎谈不上苏格拉底的“体系”,他没有做过任何有关学说的精确阐述,这几乎与中国的孔子完全一样。作为人类轴心时代的“先贤”,同是“述而不作”,孔子与苏格拉底却分别引领中西文化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供你深深思索其中的不同道理吧。 (答案参考) 孔子与对政治不感兴趣的苏格拉底有着明显的不同,孔子具有强烈的政治功利主义思想倾向,总是主动地寻求机会被“任用”。一旦有机会从政,他就会不遗余力地推行自己的理想,但由于现实的局限性,他的行为常常归于失败。究其原因,孔子理想主义很难付诸实施的根源在于他过度依赖于旧政体的存在。此外,孔子学说中的政治功利主义倾向造成了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做学问的主要目的更多地是为了得到荣华富贵,而不是为了改变社会,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更确切地说,孔子的学说永远只能使极少数的一部分人活得更好。孔子高举“仁”、“义”、“礼”的大旗,其核心却是等级制度。对于不同的人,孔子有时低三下四地俯首贴耳,有时却又居高临下地高谈阔论。孔子做人的方式根本无定式可言,完全依据儒家文化的“礼义之道”而定。由孔子学说所塑造的人,只能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往往只能随波逐流,尤其在权贵面前更是显出奴颜婢膝的样子而失去了人格的尊严。 课堂练习 9.下列对苏格拉底的评价正确的是( ) A.他不像智者学派那样重视人的伦理道德 B.他的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重点关注人的法律关系 C.他的伦理思想是“知德合一”

文档评论(0)

pen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会计从业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2日上传了会计从业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