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职业危害事故案例分析及思考.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职业危害事故案例分析及思考

案例十二:一起六氟化硫中毒事故 2005年4月8日晚6时左右; 某电子公司1名工程师在维修机械时因1个零件掉落到电子加速器的气罐里; 该工程师下去检零件时立即昏倒,没有上来,正在值班的保安班长得知后下去救人也没有再上来; 2人被救上来时已死亡。 案例十三:井下二氧化碳中毒事故 1人落井5人救,6人全丧命 事发东莞长安一片菜地的水井; 2006年5月27日晚8时左右,1名来自化州的菜农在井旁放置水泵,不慎掉进井里; 5名亲戚先后下井救人不幸遇难; 教训:救人者应有自救意识,不可鲁莽行事。 南方都市报的报道 案例十四、丢失探伤机放射源 受照事故 2001年9月2日凌晨,某施工队在探伤检测后,将放射源(192Ir)从仪器中掉出,遗留在工地上。一工作人员在第二天上班时,发现放射源并拾起,双手来回玩耍、观看约20min,然后放入左裤兜;2小时后放入工具箱内,并在工具箱边吃饭、休息,下午下班洗澡时,发现右大腿有2x2cm的充血性红斑。当晚入院治疗。 +1d +2d +4d +5d +9d +20d +39d 处理结果 新密市卫生局副局长被撤职 郑州市职防所3名医师被撤消诊断资格 郑州市职防所主管业务领导被责成追究责任 企业付出巨额赔偿,声誉扫地 张海超成为农民工维权知名人士 案例二:深圳尘肺病人诉求 广州宏大事件法院一审判决后第3天(2009年5月) 分期、分批,有计划,有预谋 “还我健康,给我生活” 境外媒体介入采访,准备报道 市政府组织处理,维稳办牵头,公安、卫生(职防院)等第一线 深圳尘肺病人诉求(续) 要诊断 ——直接职业病防治院体检 要钱——按深圳的标准赔偿 苗头——直指深圳市政府行政不作为 手段——拒绝走合法渠道 三个群体——张家界、吉首、耒阳 处理结果 全部人员安排诊断、治疗 按照诊断结果1、2、3级分别给予10多万至30多万不等的赔偿 以红十字会的名义予以赔付 案例三:广州宏大事件 共有三大批工人以得尘肺病要求赔偿 2005年至2006年共有200多人 2007至2008年近100人 曾在宏大工作过,从上世纪90年代至2005年(工人自述),均为湖南耒阳人 均为外包公司临时聘请的工人,没有记录的资料 前二批经政府协调以调解解决,诊断88人,共赔付约400万(律师费30%) 最后一批宏大公司坚决走法律程序,先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在由法院审判 教 训 工程承包给不具法人资格的个人 签定的合同没有列明职业病防护管理及责任 公司支付承包款后没有尽管理的责任 出事过工头转而煽动工人向公司要求赔偿 开始想赔点钱了结,工人拿了钱后回家乡宣传,带来更多的工人,提出更高赔偿 企业没有工人名单或工作记录等书面证据 律师利益驱使 案例四:生产线中毒“私了”后反悔 深圳特区报 2008.6.10 中毒患者黄某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昏迷 粘合现场 案情经过 2000年9月底,宝安某玩具厂接到一批手摇铃玩具加工订单,加工费10多万元,安排14名女工用ABS514粘合。 10月10日,有13名女工出现头痛、头晕、呕吐,其中2人神志不清、抽搐,被诊断为职业性二氯乙烷中毒。 经治疗,有12人完全康复,另1人(黄某)昏迷15天后才救醒。 2001年2月14日,黄某被转到广东省中毒急救中心住院治疗至2004年6月4日出院,出院证明治疗结果为好转。 后续情况(四) 黄某不服裁决,2005年1月24日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 某玩具厂支付黄某某一次性伤残补助金3万元,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2万元, 一次性伤残津贴14.5万元, 护理费14.1万元, 工伤停工留职期间工资6万元, 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2.7万元, 住院期间护理费6.6万元, 因工伤治疗所支出的交通费3273元。 共计49.5万元,减除被告已支付的10万元,还应支付黄某39.5万元。 案例五:连续加班致中毒猝死 2003年1月某电镀厂1名员工因三氯乙烯中毒死亡; 该名工人入厂不足1个月,从事三氯乙烯清洗作业,连续加班一周后(每天工作14小时),突然死亡; 后经解剖和诊断,被确诊为三氯乙烯化学源性猝死; 死者有2个小孩和1位60多岁的父亲需要抚养; 社保部门首期支付其家属抚恤金11.9万元,另外每月再支付1081元; 本次事件历时9个多月,给厂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清洗表壳、表链-某电镀厂 待清洗的表链-某电镀厂 事故后改用水性清洗剂-某电镀厂 案例六: 侥幸付出代价 2003年7~9月某五金制品厂为赶进度,将三氯乙烯清洗工序从清洗房移到冲压车间,从原来只有4人接触增加到100人接触,导致该车间4名女工中毒。 其中1名女工在治疗过程中坠楼身亡; 厂方支付医药费30多万元; 赔偿死者家属6万多元; 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受到行政处罚10万元。 三氯乙烯所

文档评论(0)

dahunj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