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萧县石质山地绿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萧县石质山地绿化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 石质山地由于立地条件较差、造林难度较大、造林成本较高等,一度不被各个地方作为造林绿化地点。但是,由于现有造林空间越来越少,推进石质山造林绿化也成为森林覆盖率提高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萧县石质山地绿化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深入剖析导致萧县石质山地绿化成效不明显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石质山地绿化对策。
?P键词 石质山地;造林绿化;现状;问题;对策;安徽萧县
中图分类号 S72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7-0168-03
石质山地具有岩石裸露明显、土层瘠薄等特点,决定了其造林难度较常规造林难度大,造林成本也高出许多,且植被恢复慢[1-2]。随着“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项目的结束,大面积造林绿化空间越来越少,加快推进石质山造林已成为新形势下萧县拓展造林空间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森林覆盖率及提质增效的一个有效途径[3-5]。萧县石质山地面积大,当前绿化程度低,严重影响了萧县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形象。近年来,萧县以建设林业生态大县和林业产业强县为目标,以森林增长工程为抓手,在平原地区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和丘陵地区实施荒山绿化攻坚工程。截至2016年底,全县石质山地绿化成效较之前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 萧县石质山地绿化现状
萧县地处安徽省最北部,位于北纬33°56′~34°29′,东经116°31′~117°12′,北与江苏省丰县相连,东与江苏省铜山县和安徽省宿州市??桥区相接,南与淮北市相邻,西与河南省永城和安徽省砀山县接壤,全县国土总面积为1 853.6 km2。萧县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半湿润季风气候带,气候特点是夏季多雨、冬季干旱,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丰枯变化大,降雨年季变化大;分为丘陵、平原两大自然区;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潮土、褐土等,成土母质多为石灰岩;森林植被主要为北亚热带落阔叶混交林。
1.1 石质山地资源状况
全县石质山地2.05万hm2。目前,已绿化山1.45万hm2,包括有林地1.222万hm2;疏林地2 266.67 hm2;未绿化山地3 793.33 hm2,包括宜林地1 486.67 hm2,裸岩1 733.33 hm2,矿山开采573.33 hm2。
1.2 石质山地绿化历史
20世纪50年代,萧县成立了皇藏峪林场、永固林场、凤虎山林场3个国有林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完成荒山绿化逾0.67万hm2;90年代,萧县提出绿化荒山、开展山区干杂果基地建设,完成荒山绿化3 333.33 hm2以上;90年代,安徽省提出“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萧县完成荒山绿化3 333.33 hm2以上。2013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开展实施了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5年内萧县共完成荒山绿化2 000 hm2以上(图1、2)。
2 石质山地绿化存在的问题
2.1 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
萧县石质山立地条件差异不大,根据基岩的化学性质,主要以碱性岩即石灰岩为主,岩裸比例和表土层厚度不尽相同。就全县来看,石质山山体表现为表土层较薄甚至无土,如果采用一般的造林技术和方法,难以达到造林绿化的目的,林木成活率低,给绿化造林造成一定的困难(图3)。
2.2 造林技术有待提高
由于立地条件差、含石量大,在石质山地绿化造林需要更高的造林技术。但受造林成本和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地区还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常规造林方式,缺乏相应的造林技术和设备,导致苗木成活率低,降低了造林成功率,极大地阻碍了石质山造林工程的推进(图4)。
2.3 后期管护工作不到位
石质山地造林后2~3年的管护效果直接影响石质山的绿化效果,前期萧县也进行了多次石质山造林,有一些是直接由管护不到位引起造林成效不好(图5)。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苗木成活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充足的水分,但是萧县大多数石质山都缺水,且离水源较远,补水困难导致苗木成活率偏低;二是部分石质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当地当作采石场,即使进行了绿化造林,也很难杜绝采石行为破坏绿化造林成果;三是石质山绿化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经济效益较差,致使当地群众护林积极性普遍较低。
2.4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石质山造林由于难度大,要想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在造林设计环节提高标准,造林成本明显要提高。当前,省政财对于造林的一次性补助仅为7 500元/hm2,这对于石质山造林来说补助标准太低,加上地方财政能力有限,导致造林的配套资金无法落实。因此,现有的造林资金来源除了省财政补贴外,绝大部分均是经营者自行解决。
3 加快石质山地绿化发展的对策
3.1 科学造林
3.1.1 树种选择。萧县石质山地为石灰质山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