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承德外八庙石质文物病害情况及保护的对策.docVIP

论承德外八庙石质文物病害情况及保护的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承德外八庙石质文物病害情况及保护的对策

论承德外八庙石质文物病害情况及保护的对策   [摘 要]文物保护是历史记录、文化研究、艺术欣赏的共同要求。但是受到客观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我国每年仍有大量文物在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迫切需要保护。本文以承德外八庙较为突出的石质文物为例,结合工作经验和石质文物自身的特点,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承德外八庙;石质文物;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306-01   一、承德外八庙石质文物概述   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及寺庙群,世界文化遗产,承德外八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承德外八庙包括溥仁寺、溥善寺(现已不存)、普宁寺、普佑寺、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现已不存)、殊像寺、罗汉堂(现已不存)、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石质文物达近百件,多为碑刻、石狮、石象、石雕艺术构件等,这些石雕构件造型优美、雕工细腻,充分展示了清王朝统治昌盛时期的文化、艺术水平,历史文化价值极高。   但如今,承德外八庙的多处石质文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出现剥落、断裂、残缺,普陀宗乘之庙石象从腰部出现通缝,随时会断裂;须弥福寿之庙门前石狮半个脸剥落,右前肢顺纹理开裂,成了名副其实的“残疾者”,东山门石匾字迹难以辨认;溥仁寺慈云普荫殿丹陛石风化严重,高浮雕几乎成了平雕,而且越来越严重;这种自然损坏严重影响了文物的价值和传承。   二、石质文物病害原因   要制定石质文物的保护政策,首先要了解文物病害产生的原因,笔者将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石质文物自身材料特性   承德外八庙绝大部分的石质文物在创作之初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绝大部分都是承德本地盛产的鹦鹉岩(凝灰岩),只有少量石碑采用北京房山产的汉白玉。通过对鹦鹉岩的分析测试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确定鹦鹉岩为酸性的火山碎屑岩,SiO2、Al2O3、K2O高,CaO、MgO、Na2O低,矿物相主要为石英和铝硅酸盐矿物(高岭石及沸石),占95%以上。比重、硬度小,颗粒细小,易于雕刻;但是岩相变化大,固结程度低,孔隙度高(46.6%)、吸水性强(吸水率达5―7%),强度低,火山玻璃及岩屑含量高,抗风化能力弱。由于鹦鹉岩的机理优美、材质细腻、易于造型雕刻等特性,多用于室内外建筑的须弥座、栏板望柱、石碑及雕刻艺术品。   (二)气候原因   承德市处于暖温带和寒温带过渡地带,属大陆性燕山山地气候,降水充足,平均降水量为542mm,最多可达1500.2mm;昼夜温差较大,极端最高气温41.5℃,极端最低气温-29.5℃。。因此在炎热的夏季,承德地区由于降水多而相对凉爽,被清朝历代皇帝作为避暑胜地。但这种“避暑优势”对石质文物的保存却有着严重的危害。绝大多数的石质文物都是露天保存,石材表面受到较多的降水影响,加之鹦鹉岩自身特性,同时较大的昼夜温差也加大了石料的风化速度、让大量可溶盐类淤积在石料表层。当这些盐类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石料表面产生化学作用,造成石料碱化、酥粉脱落,严重时会直接发生层片状脱落,让碑文类文物的字迹弥漫不清、石狮石像等雕塑发生致命性破坏。   (三)人为原因   承德作为旅游胜地,人流量较多,而这种人为原因也对石质文物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景区周围游客众多,车辆排放的尾气和人为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破坏了区域的原有自然小环境。近年来整体环境恶化带来的较多酸雨天气,也加剧了文物的溶解和脱落。   此外,在早期的文物保护之中,采取了错误的措施,也是造成石质文物损害的重要原因。在早年的石质文物损害处理之中,主要采用的是浇灌方式。在面对风化、剥落、鼓起的石制品修复时,主要采用水泥进行浇注,从而加强石料本身的坚固性和抗腐蚀性。但这种方法也呈现出严重的弊端。水泥浇注部分与原来的石料材质有较大差异,难以实现融合,且这种相异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明显,部分采取水泥浇注的碑体出现明显新旧石料的断裂,程度严重于石制品的自然风化。部分地区的旗杆基座、鼎炉基座采取水泥浇注,如今却断裂明显、鼓起严重,甚至已经危害到了建筑物的安全。这种错误的修复手段,也是如今承德石质文物病害的原因之一1。   三、承德外八庙石质文物保护对策   在了解了承德外八庙石质文物基本情况及病害产生的原因之后,结合承德外八庙实际情况及相关资料内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护。   (一)健全档案资料   为了完善外八庙石质文物保护措施,有必要健全全面完整的资料档案,对每件石质文物的建造年代、所选材质、目前现状、病害成因、发展趋势、修复计划、保护措施、数据监测、三维扫描图像等项目建立档案卡,为石质文物长期保护打好基础。   (二)及时进行保护,降低自然损害速度   承德外八庙石质文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