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课件走进杜甫第六课时(精品·公开课件).pptVIP

高一语文课件走进杜甫第六课时(精品·公开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课时 一、问题探讨 1、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它深刻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的社会风貌,生动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历程。试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为什么杜甫的诗歌会被称为诗史? 他在诗歌中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 他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叹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 重要作品:《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悲陈陶》《悲青坂》《月夜》《春望》《羌村三首》《北征》《洗兵马》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的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就在于他在诗歌中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有普通老百姓痛苦呻吟的写照,不同于正史只关注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他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喟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 2、从杜诗所表达的情感入手,分析一下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 3、杜甫的人生事例,可以证明哪些观点?(如何将本文的材料充分用于我们的写作) 与杜甫辉煌的艺术成就相比,他的人生堪称悲剧,你认为造成这样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 奸臣当道 战乱频繁 皇帝昏庸 性情选择 命运巧合 如果你是杜甫,你是会选择怎样的人生?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都要活出价值,即使不能千古留名,也不能遗臭万年。 杜甫的人生是悲惨的,但也是幸运的。没有坎坷的经历,怎么能有千古的诗文?一千多年过去了,谁还记着那些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只有老杜的诗文才是我们民族永恒的瑰宝,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缅怀! 4、“还杜甫的本来面目,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都要写够,写出分寸。”请从原文中找出一两处具体 ,说说冯至是如何实践他的这种写作要求的? 提示: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关注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这些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很具体的放映。但是,杜甫并不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比如: ①“他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困,为了维持生活,他不能不低声下气,充作贵族府邸的‘宾客’。” ②“他40 岁以前存留下来的并不多,一共不过50来首,其中固然有不少富有创造性的诗句,但歌咏的对象不外乎个人的遭遇和自然界的美丽和雄壮。” ③最后一节结尾指出杜甫对统治阶级的某些幻想,以及对“变乱”在、性质的模糊看法,这也是杜甫历史局限性的表现之一 通过上面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冯至在作品中刻画了一个为贫困和仕进心折磨的真实的杜甫。但是,作者如实写出杜甫的局限性,不不会削弱杜甫的伟大,相反。我, 看到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 二、总结 在杜甫生活的近60年的时间中,随着年代的不同、环境的不同、以及作者本身思想、情绪的不同,所创作的诗歌的思想内容也有所不同。杜甫的诗歌,有的记叙时事、议论时政,有的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还有的流露出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对亲朋邻里的真挚情意。但无论内容如何,杜甫诗歌总体来说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同时,有着精于锤炼而又天然自成的语言。 三、布置作业 1、课后再细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章 节,进一步通过杜甫的诗章去感受那伟大的声音; 2、完成《聚焦课堂》相关部分; 3、课下寻找资料,最好能阅读《杜甫传》全文。 再见! * * 制作者 古蔺县白沙中学汪浩 “长安十年”的困顿,孕育了杜甫思想变化的种子;“安史之乱中的流亡生活”则使得杜甫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从思想感情上完成了日渐远离皇帝而走向人民的痛苦过渡。杜诗中反复呈现的两种感情旋律:一、无论“慨世”还是“慨身”,杜甫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通;二、杜甫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与艰难,始终不放弃对生活的承担与执著的意志。因此,“诗圣”这一称号对于杜甫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1)逆境可激发人的斗志,催人成就一番大业。(论据:“万方多难”中成就了“诗圣”) (2)文学、艺术家应心怀祖国、心怀人民,才能有更大的作为。(论据:杜甫忧国忧民、从侍奉皇帝到走向人民才一再被后人传颂,成为永恒。) (3)人民公仆就应心怀人民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论据:P9杜甫不愿重蹈高适覆辙,去过逢迎长官、鞭打人民的生活,虽然贫穷,也辞却河西县尉的任命。) (4)人民公仆应以身作则,敢于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论据:P14杜甫不顾生死上疏援救房琯,正是他认真履行“左拾遗”谏臣的职责。) (5)人生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心中的理想,否则

文档评论(0)

夏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