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望尘莫及: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2.生字生词: 叱( )咤( ) 迥( )乎不同 莅( )临 精悍 ( ) 酣( )畅 博闻强记( ) 博闻强识( ) 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 来。形容威力极大。叱咤:怒喝声。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本文记叙了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但又不止于叙事,而是在对事件的描述中融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完美地展示了梁任公的形象。我们要学会这种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 * 每日一记: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 字面意思是“远望前面人马行走扬起的尘土,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例:责任编辑能对文字部分负责,但书籍的其他环节, 他就望尘莫及了。 鞭长莫及: 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 例:闯王确实有许多非凡之处,为当今群雄所望尘莫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作者:梁实秋 梁实秋故居 梁实秋 1.作者简介:梁实秋(1902 —1987),原名梁治华,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浙江余杭人。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代表作《雅舍小品》,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一、知识积累: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 chì zhà jiǒng lì hàn jì zhì hān 叱咤风云: 博闻强记: 博闻强识: 二、整体感知: 看课后第一大题,学会用旁注的方法进行阅读: 1.自由诵读课文,找出描写梁启超的句子,并进行批注:这些句子反映了梁任公先生的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对梁任公先生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及演讲的特点都有所描写。 肖像描写 演讲特点 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履稳健 (气质)风神潇洒 (眼神)左顾右盼、光芒四射 演讲稿: 开场白: 声 音: 内 容: 表情动作: 预先写好,书法秀丽 (办事认真,修养好) —— 独特 沉着有力,洪亮激亢 丰富有趣,旁征博引 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 —— —— —— (谦逊、自负) (沉稳、睿智) (博闻强识) (感情充沛,自由洒脱) 梁任公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修养良好、开朗直爽、风趣幽默、办事认真、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的学者。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的学者。 梁启超 二、整体感知: 看课后第一大题,学会用旁注的方法进行阅读: 1.自由诵读课文,找出描写梁启超的句子,并进行批注:这些句子反映了梁任公先生的什么特点? 写作提示: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形象不是抽象地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选取梁任公先生的典型事例,从形貌、表情、声音、动作、气质、讲稿等各个方面进行描写。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极大地感染、影响了听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看课后第一大题,学会用旁注的方法进行阅读: 2. 梁任公先生的这样精彩的演讲给听众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从文中找出依据。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记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