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头颈部腺样囊性癌
腺样囊性癌的概况与相关研究
目录
腺样囊性癌概述
腺样囊性癌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
腺样囊性癌是外分泌腺发生的恶性肿瘤;
所有外分泌腺均可发生腺样囊性癌,如泪腺、唾液腺、巴氏腺、乳腺等;
有腺体所在的部位均可发生腺样囊性癌,如上颌窦、鼻腔、胸腔、腹腔和盆腔
流行病学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年9月第35卷增刊
Lancet Oncol 2011; 12: 815–24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40-60岁占绝大多数;女性稍多于男性,约1.2 : 1;
好发于涎腺,以小涎腺为多见。所有头颈部腺样囊性癌中,28-42%发生在大涎腺,58-72%发生在小涎腺;
大涎腺中最常见发生于颌下腺,小涎腺最多见于腭腺;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约占所有涎腺来源的恶性肿瘤的10%,占头颈部所有恶性肿瘤的1%;
发病率与生存情况
患者的10y-OS为50%,但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发生很快,且常见;
一旦转移发生,ACC患者的中位生长时间(mOS)约为3年;
10%的患者生存可超过10年,但1/3的患者会在2年内因转移死亡;
Lancet Oncol 2011; 12: 815–24
在病理组织学上,ACC属低度恶性肿瘤。来源于腺体导管,密度不均匀,呈筛样改变,肿瘤大部分形态极不规则,多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
组织学分类
预后:
密度: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年9月第35卷增刊
生物学特性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Vol.19 No.3 June, 2009
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特性
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特性
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特性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Vol.19 No.3 June, 2009
给临床确定手术切除肿瘤的准确范围带来较大困难,致使切除范围不足时,术后易复发;盲目扩大切除,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畸形和功能障碍;
神经侵袭被认为是除肿瘤局部浸润、血路播散、淋巴管转移、体腔种植以外的第五条扩散转移方式;
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特性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Vol.19 No.3 June, 2009
远处转移发生率较高,可达26-40%,并且表现为特征性的嗜肺转移特性;
肺高转移的特性使腺样囊性癌远期生存率显著降低,肺转移是腺样囊性癌的主要致死原因;
目录
手术、放疗为NCCN指南的标准流程
NCCN 2016
头颈部NCCN指南指出:
涎腺与上颌窦ACC,建议手术或放疗
ACC无标准化疗治疗方案
Lancet Oncol 2011; 12: 815–24
推荐化疗方案:
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
顺铂+蒽环霉素
顺铂+长春瑞滨
卡铂+紫杉醇
含铂方案:顺铂方案疗效高于卡铂方案
C-kit抑制剂研究
1 J Clin Oncol 2005; 23: 585
2 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10 November 9 [epub ahead of print], doi:10.1016/j.bjoms.2010.09.013
3 Oral Oncol 2007;43: 33–36
4 J Clin Oncol 2007; 25: (Abstr 6086)
5 Head Neck 2005; 27: 1022–1027
6 Anticancer Res 2005; 25: 3659–3664
7 Annals of Oncology 27: 318–323, 2016i
Phase
N
ORR
SD
mOS
mTTP
6m-PFS
伊马替尼
II【1】
16
0/15
9/15
7.5m
2.5m
12.5%
II【2】
28
3/28
19/28
35m
15m
NA
II【3】
10
0/10
7/10
NA
NA
NA
II【4】
21
2/17
6/17
NA
NA
NA
Pilot【5】
5
0/4
1/4
NA
NA
NA
Pilot【6】
4
0/4
1/4
NA
NA
NA
达沙替尼【7】
II
54
1
50%
14.5m
NA
4.8m(中位)
4个II期研究,共75名患者,2名患者在伊马替尼单药用药后出现PR,3名患者在联合顺铂用药后出现PR。且出现伊马替尼单药下患者SD达60%的情况。
EGFR与HER2抑制剂研究
1 J Clin Oncol 2007; 25: 3978–3984.
2 J Clin Oncol 2005; 23: (Abstr 5532)
3 Oral Oncol 2009; 45: 574–578
4 Oral Oncol 2003; 39:724–72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