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卢文书信中校勘心思想的方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卢文书信中校勘心思想的方法

试论卢文书信中校勘心思想的方法   摘要:介绍了清代校勘学大师卢文??从事校勘事业的基本情况,以《抱经堂文集》为基础,分析和研究了收集于其中的卢文??现存书信,着重探讨了书信中的校勘思想和方法。将其书信中的校勘思想归纳为:采众家之长,择善而从;依据体例,适择校注篇幅;保留他注,以助后学。将其书信中的校勘方法归纳为:联系实际,以资校勘;运用算术方法推理助校。同时,指出并举例说明了书信中所见的卢文??校书不足之处:不察本书体例,强征他书而误;对本书体例考察有失而致误。研究结果可以补充他人对卢文??校勘思想和方法研究的不足,为深入研究和全面探讨卢文??乃至清代校勘思想和方法注入了新鲜的内容,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卢文??;书信;校勘;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3-0137-04      卢文??,字绍弓,号矶鱼,又号檠斋,晚年更号为弓父,人称抱经先生,生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卒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卢氏祖籍余姚,后迁杭州,自幼秉承家学,后为桑调元婿,并师从之。乾隆十七年及第后,卢文??受翰林院编修诸职,后因事辞归,讲学于各地书院。归田二十余年,他“勤事丹铅,垂老不衰”,所校之书甚多,“家藏图籍数万卷,皆手自校勘,精审无误”。当代学者潘继安考其校书共二百一十种,而许殿才统计更有二百五十七种,其中不乏像《仪礼注疏详校》、《逸周书》这样的校勘精品。他广勘精校的作风,起了率先垂范的作用,正如孙诒让所评价的:“所论著尤众,风尚大昌,覃及异域。”   卢文??的文章大部分已经散佚,现行四十三卷本卢氏《抱经堂文集》只是其全部文章的一小部分。《抱经堂文集》前言引严元照《晦庵学文》卷八《书卢抱经先生札记后》说卢文??“垂殁之年始以文集付梓,未及五分之一,即下世”。我们现今可见的卢氏’书信便汇集于《抱经堂文集》卷十七至卷二十一此五卷中,共三十九篇。这些书信可考者,写于自乾隆十三年(32岁)至乾隆五十五年(74岁)的四十多年间,其中与家人书七篇,与友人书三十二篇,绝大多数书信都或多或少地含有论学明道的内容,切磋研讨学术问题的占了大多数。卢文??与同时期的诸多学者如王念孙、钱大听、汪中等人交往甚多,切磋频繁。他与这些学者研讨商议问题的部分信件也收集于此五卷之中。其中详细探讨校勘书籍中所遇具体问题书信的就有十五封,占其书信总数的三分之一多,如《复秦味经先生校勘五礼通考各条书》、《与王怀祖庶常论校正大戴礼记书》、《与丁小雅进士论校正方言书》等等。这些珍贵的书信比之其余各类文体,能更为真实深刻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其中诸多的理论见解,校勘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很值得后人借鉴吸收。   关于卢文骝的校勘学思想和方法,有学者已经论及,如陈修亮《卢文疆校勘学思想与方法》、魏哲铭《论卢文??校勘学的原则和方法》、李翔翥《从看卢文??校勘学思想与方法》。总体说来,其校勘学思想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重旧本宋本而不迷信,注重分析致误原因,善于集合众人之力,有疑则阙不臆断;广据异本广征博考,重文字音韵训诂,运用名物史实典制,以义例资校勘。而卢文??的书信中的校勘学思想和方法,则更能表现出其细致、独特之处。      一、卢文??的校勘学思想      卢文??生活在康乾时代,他的校勘学思想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许殿才在《卢文超校勘学的历史地位》一文中转引黄廷鉴文说他“实洗明代庸妄之习”,又引赵鸿谦文称“抱经生康熙末季,实开校雠之风焉”。在卢文??的书信之中,更体现出了一些在它处不易被发掘的宝贵的校勘学思想,如下所述:      (一)采众家之长,择善而从   卢文??校书善于贯通,兼收它学,广纳众说,固其所校之成果能够兼容并包,极尽发挥各家之优势。他选择辅校资料的标准只在于择其善者,以助自己之所用,向来强调应搜集一切可利用的优秀资源辅助校勘,对当时儒生不敢涉及的佛家书籍亦不排斥。他在与谢金圃论及《荀子》的校勘问题时,劝诫谢金圃应“多方购求昔人之成书,以资别择”,并极力向他推荐唐沙门玄应所著的《一切经音义》,言“其中所引小学诸书,多有近世所不得见者。即所引《说文》,亦间或胜于近世版行之本。在彼则自为彼教用,而在我亦得取以为吾教用”。即使被人怀疑有弃儒从释之意,他仍丝毫不惮,并痛斥当世门户之见,大声疾呼:“三十六字母固从西域而来,举世无有欲毁弃之者,何独于此书遂视若毒虫猛兽而亟远之也!”卢文骝毫无偏见的治学意识,实在难能可贵,令人深深敬佩。      (二)依据体例,适择校注篇幅   校勘家校注古书,有一个通病,动辄说一经援百家,解一字成万言,常遭后人诽议。而卢文??却并不拘泥于这种机械的广征博引,对于特定体例的书,他提倡适当选择校注篇幅,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