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探问“诗地本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德格尔探问“诗地本质”

海德格尔探问“诗的本质”-哲学 海德格尔探问“诗的本质” 贾冬阳 【摘要】《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是海德格尔于风起云涌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表的唯一一篇论文。他强调,“我的思想和荷尔德林的诗歌处于一种非此不可的关系中”。海德格尔认为,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以五个具有“确定次序”与“内在联系”的中心诗句为提示,将诗的本质性的本质端到我们眼前。通过悉心释读荷尔德林的诗,海德格尔引领读者从“之间”即存在本身的“显-隐二重性运作”的不可同一的“相关性” 上来思索“诗的本质”,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大地的本质乃至理解贯穿整个西方思想史的“诗与哲学之争”都提供了一种另类眼光。 关键词 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与哲学之争;诗的本质 中图分类号:B51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5)02-0067-07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希腊思想中的‘诗与哲学之争’研究”(13CZX04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贾冬阳,吉林松原人,哲学博士,(海口570228)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讲师。 1966年,在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海德格尔说, “在1934/35年冬季学期我开第一次荷尔德林课。1936年开始开尼采课。所有当时能够听课的人,都听到了,这是一次和纳粹主义的分手”;“1944/45年冬季学期莱茵河岸的战壕劳役结束后我开了一门课,名为‘诗歌与思想’,在一定意义上是我开的尼采课的继续,也就是与纳粹主义分手的继续”;“如果思想和诗歌再不成为不用暴力的力量,那末现在正在出现的人被连根拔起的情况就是末日了”;“我的思想和荷尔德林的诗歌处于一种非此不可的关系中……我认为荷尔德林是这样一个诗人,他指向未来,他期待上帝,因而他不能只不过是文学史思想中的荷尔德林研究的一个对象而已”。① 海德格尔的说法激发我们思考: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施特劳斯语),海德格尔为何要探问“诗的本质”?在一个诸神逃遁、世界没落的灾难性时刻,为何海德格尔认为“决定性的行动”不是科学、政治、技术,而是诗与思?海德格尔之“思” 与荷尔德林之“诗” 又处于怎样一种非此不可的关系中?这对我们理解贯穿整个西方思想史的“诗与哲学之争”又提供了怎样的另类眼光? 一、为什么是荷尔德林? 为了纪念对整理、出版诗人荷尔德林的遗稿功不可没的诺伯特·封·海林格拉特,1936年4月2日,海德格尔在罗马演讲了《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②,并于同年12月发表。据说,该文是海德格尔于风起云涌的三十年代发表的唯一一篇论文。③海德格尔强调,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以五个具有“确定次序” 与“内在联系” 的中心诗句为提示,将诗的本质性的本质端到我们眼前。 海德格尔开篇就问:为了揭示诗的本质,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荷尔德林的作品?强调“返回的道路才把我们引向前方”的海德格尔谙熟古希腊诗人诗作,但既然要追问“诗的本质”,海德格尔为何不选标志着希腊精神开端的大诗人荷马?不仅没有选荷马,海德格尔也没有选索福克勒斯、维吉尔、但丁、莎士比亚以及歌德(36)。为什么偏偏是荷尔德林,而且“只选荷尔德林”?海德格尔的回答不像一个回答。他说之所以选择荷尔德林,是因为“荷尔德林的诗蕴含着诗的规定性而特地诗化了诗的本质”。在描述作为世界黑夜的贫困时代时,海德格尔也曾强调,在这样的世界时代里,真正的诗人的本质在于“吟唱着去摸索远逝诸神的踪迹”,在于“必须特别地诗化诗的本质”。① 问题是,为什么是荷尔德林而非其他诗人特别地“诗化了诗的本质”? 1802年12月2日,荷尔德林在给波林多夫的信中写道: “萦绕在我窗口的哲学之光,眼下就是我的欢乐,但愿我能够保持它,一如既往!”萦绕在诗人窗口的“哲学之光” 意味着什么?“哲学之光”与“诗的本质” 又有何关联?海德格尔告诉我们: 诗人思入那由存在之澄明所决定的处所。作为自我完成的西方形而上学之领域,存在之澄明已达乎其印记。荷尔德林的运思之诗也一起给这一诗性思想的领域打上了烙印。荷尔德林的作诗活动如此亲密地居于这一处所之中,在他那个时代里任何别的诗人都不能与之一较轩轾。荷尔德林所到达的处所乃是存在之敞开状态;这个敞开状态本身属于存在之命运,并且从存在之命运而来才为诗人所思。② 原来,荷尔德林的“运思之诗”思入了存在之澄明即存在之真理所决定的处所。 二、五个中心诗句 海德格尔借以赢获“答案” 的仅仅是一条“权宜之路”。这条路通过思考诗人关于诗的五个中心诗句而把诗的本质性本质端到我们眼前。 第一句:“作诗是最清白无邪的事业” 在1799年1月致母亲的一封信中,

文档评论(0)

静待花开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