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习题(含解析).docVIP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习题(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习题(含解析)

PAGE 24 -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 高三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 吴光玲在《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一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民居中,堂屋是住宅的主体,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中心。据此推断,假如是在汉代,下图中有资格继承住宅的堂屋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③属于嫡长子,所以有资格继承住宅堂屋的是③,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①不是嫡长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②不是嫡长子,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④不是嫡长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此类试题可以采用“回归教材”法,其实教材才是任何命题者的重要依据,因为无论高考命题怎么变化肯定都会有教材的痕迹,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回归教材法就是利用试题的这一特点,将题干表述内容定位在教材中,紧紧抓住和教材相关的“蛛丝马迹”从而确定正确选项的一种方法。 2.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下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年代 道、路、省 州数 郡国数 县、邑、道、侯国等 户数(万) 西汉平帝(1—5) — 13 103 1587 1223 唐贞观十三年(639) 10道 358 — 1551 缺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 15道 — 328 1573 841.3 宋开宝(968—975)末 — 297 — 1086 309 宋宣和四年(1122) 26路 288 — 1234 — A.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 B.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D.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数据的分析。由材料数据可知,从汉代、唐代到宋代,道、路、省等各级管理数量越来越多,即对地方管理越来越严格,中央集权不断地加强。所以答案选B。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3. 《严州图经》是一部记载南宋时期严州(位于浙江)情况的史志。下列各项在该图经中可能出现的有 ①学校科举 ②坊市 ③所辖各县境图 ④“机户”与“机工”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朝的状况。①的“学校科举”从隋唐开始,直到清末才废除,故此项正确。两宋时期,尽管废除了“坊市制”,打破了“坊”、“市”的界限,但②的“坊市”即“住宅区”和“商业区”还是存在的。由题干的“图经”、“史志”可知③的“所辖各县境图”也可能出现。而④的“机户”与“机工”,即资本主义萌芽,发生于明朝中叶。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宋朝的状况 4. 苏州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可以佐证下列明清经济的哪一特点 A. 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B. 工商业市镇繁荣 C. 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 D. 海外贸易的兴盛 【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商人群体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苏州盛泽镇从明初到乾隆时期,成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体现了明清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的依据是雇佣关系,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苏州盛泽镇与海外贸易无关,故D项错误。 5. 据研究,自明初到清末的500余年间,尽管全国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数量几乎没有变化,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其根源在于 A.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 闭关锁国的政策 D. 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经济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下,城市及其(手)工业、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市场、商品、自由劳动力等受到束缚;ACD三项对城市化进程有影响,但非根源。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化 6. 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材料反映了行省 A. 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B. 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 C. 与都省相互制衡 D. 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ok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