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彤云教授治疗痤疮的经验总结
陈彤云教授治疗痤疮的经验总结
[摘要]陈彤云教授治疗痤疮经验丰富,善从湿、热、毒、瘀入手,基础方为茵陈蒿汤加减,具体药物为:茵陈、连翘、丹参、野菊花、虎杖、当归、川芎、黄连、黄柏、土茯苓。解决了痤疮发病过程中的湿、热、毒、瘀问题。其中肺经热盛证基础方加用枇杷清肺饮,脾虚湿蕴证在基础方上合健脾除湿类药物,胃肠湿热证基础方合黄连解毒汤或防风通圣丸加减,冲任不调证以基础方合丹栀逍遥散加减,痰湿蕴结证基础方合二陈汤或海藻玉壶汤加减。
[关键词]痤疮;肺经热盛证;脾虚湿蕴证;胃肠湿热证;冲任不调证;痰湿蕴阻证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8)02-0136-04
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高发年龄为16~40岁。根据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可分为Ⅳ级。中医古籍中又根据其特点,将其称为“痤”、“小疖”“肺风粉刺”、“面面包”等。
1病因病机
中医辨证四诊合参,中医皮肤外科的望诊尤为重要,望诊主要望神色、舌象以观整体,陈教授博览古籍,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与肺、胃、肝、脾诸多脏腑经脉关系最为密切,与湿、热、痰、瘀等病理因素有关。对本病的总体认识为:痤疮患者多先天肾水不足,相火过旺;后天多责之脾胃肝胆;或饮食不节伤脾,脾虚运化水湿无力,湿邪内生,外发肌肤;或平素情绪不舒郁结伤肝,肝木克脾土,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即生;循经上熏于肺,阻滞气血,血瘀凝滞,发于肌肤而成。阳明经主面部,皮毛属肺,肺又与大肠相为表里,故粉刺的中医辨证,其病位在肺(大肠)、脾(胃),肝、肾。致病因素为湿、热、毒、瘀。中医皮肤科侧重于皮损辨证,其中湿邪阻滞可致粉刺形成。红色丘疹多辨为热在腠理;湿热瘀滞,腐肉为脓形成脓疱皮损。湿热阻滞与瘀血互结多是结节、囊肿等皮损发生的重要因素;瘢痕多为气滞血瘀;炎性色素沉着辨证属余热未清,气滞血瘀;湿热内蕴是造成皮脂分泌增多的主要因素,而且机体皮脂分泌溢出过多也是本病最基本的发病原因。
陈教授对痤疮病因病机认识的理论基础源于中医古代文献。其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湿邪:经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痹。……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说明痤疮的发病基础为湿邪内蕴;②血热:《肘后备急方》日:“年少气充,面生施疮”。《外科正宗》:“肺风属肺热,粉刺、酒鼓鼻、酒刺属脾经。此四名同类,皆由血热郁滞不散。又有好饮者,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脏而成。经所谓有诸内形诸外,当分受于何经以治之”。提出了年轻人因血气方刚,气血充盈,乃生此病。明?申斗垣《外科启玄》:“粉刺属肺,……总皆血热郁滞不散。宜真君妙贴散加白附子敷之,内服枇杷叶丸,黄芩清肺饮。”上述观点都支持了粉刺的发病机制以血热为主。血热,循经上熏头面而发此病。因此陈教授治疗痤疮除脏腑辨证外也依气血辨证;③瘀毒:《素问》:“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王冰注:“痤谓色赤嗔愤,内菹血脓,形小而大如酸枣,或如按豆。此皆阳气内郁所为。”支持了痤疮的发病机制也有邪气聚结不散的因素。2辨证论治
结合古代医家的观点,陈教授认为痤疮辨证论治应以湿、热、毒、瘀四方面为主,多与肺(大肠)、脾(胃)、心、肝、肾等脏腑有关。在此基础上,陈教授自拟治疗痤疮基本方为:茵陈、连翘、丹参、野菊花、虎杖、当归、川芎、黄连、黄柏、土茯苓。
方解:陈教授结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资料,结合痤疮的皮损表现及分布特点,从整体观念出发,结合古代医家对痤疮的认识,痤疮好发于的部位以面部为主,甚则胸背,是为手足阳明经所过之处。中医理论认为,阳明主面。肺主皮毛,与大肠互为表里。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均行于面部、前胸部。故依经络辨证,其发病,首推肺胃肠。肺胃脏腑蕴热,循经上于胸面故而上部位起疹色红。痤疮患者往往表现为皮脂溢出多,脓疱、囊肿并发,中医辨证为湿邪为患,湿邪形成一方面为脾虚不运,一方面为肝经郁热,客犯脾土,临床中痤疮患者往往伴有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黄,且痤疮多发于青壮年,面临的生活工作压力较大,心火、肝火偏旺,日久致肝气郁结。且中医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理论。因此,痤疮的发病与肝经、心经也有密切的关系。“疖,小肿也”。痤疮皮损或为丘疹、粉刺、或为脓疱、囊肿、结节均为湿、热、毒邪聚结不散,另外,陈教授在治疗上参考吴鞠通所言“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故在基础方中,清热、利湿、解毒综合运用。
方中连翘、黄连、丹参、野菊花归心、肝经,清心、肝之火,解毒散结消肿;茵陈、黄柏入肝胆经,清肝经湿热;土茯苓归肝、胃经,主治痈肿,瘰疬、虎杖归肝、胆、肺经,清利湿热解毒通络;当归、丹参、川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且当归、丹参性温,温通经络气血,反佐诸寒凉药物,以防苦寒之品伤及脾胃。
2.1肺经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 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ppt VIP
- 教你如何查看已撤回微信消息!.pdf VIP
- 降低松散回潮机来料流量变异系数(17).pptx
- 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pptx VIP
- 〖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docx VIP
- 家族企业中的心理契约破坏.pdf VIP
- 《鉴赏家》课件-【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pptx
- NB_T 20003.8-2021 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 第8部分:泄漏检测.docx VIP
- (完整版)CNC84操作手册.pdf VIP
- NFPA 400-2022 Hazardous Materials Code 危险品守则 危险品守则.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