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前前后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前前后后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1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前前后后 那是1920年2月的一个凌晨,说是凌晨,还有星光依稀,但路上仍是黑得瘆人。北京朝阳门,此时驶出一辆旧式带篷骡车,在通往天津的土路上卷起了一路行尘。车上有两位乘客,坐在车篷里的一位,40岁左右模样,长袍外套着一件棉背心,头上低低地压着一顶呢帽,看上去像是个掌柜;坐在驾辕人旁边的一位,年龄看上去要小一些,微胖的脸庞蓄着八字胡,戴一副金边眼镜,随身的几本账簿,印成店家红纸片子,像是一个年前随掌柜外出收账的账房先生。   此时,正值生意人在年底往各地收账之际。   谁也不知道,在这辆不起眼的骡车上坐着的掌柜和账房先生,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思想界的两个领军人物——陈独秀和李大钊。可他们为何要乔装打扮、刻意隐瞒身份呢?又为何要冒着严寒、趁黑赶路呢? 一   事情还得从前一天说起——   陈独秀从武汉回到北京,已经是下午时分。尽管一路劳顿,却是没有丝毫倦意。自1月底离开北京后,他先去了上海,因为正在筹办西南大学的章士钊多次函邀他前去商议,原本说是在广州见面,不知何故,章士钊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笔名黄中黄、青桐、秋桐,1881年3月20日生于 HYPERLINK /item/%E6%B9%96%E5%8D%97%E7%9C%81 \t /item/%E7%AB%A0%E5%A3%AB%E9%92%8A/_blank 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市[1]??)。曾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 HYPERLINK /item/%E6%AE%B5%E7%A5%BA%E7%91%9E/424769 \t /item/%E7%AB%A0%E5%A3%AB%E9%92%8A/_blank 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清末任上海《 HYPERLINK /item/%E8%8B%8F%E6%8A%A5 \t /item/%E7%AB%A0%E5%A3%AB%E9%92%8A/_blank 苏报》主笔。1911年后,曾任 HYPERLINK /item/%E5%90%8C%E6%B5%8E%E5%A4%A7%E5%AD%A6 \t /item/%E7%AB%A0%E5%A3%AB%E9%92%8A/_blank 同济大学教授, HYPERLINK /item/%E5%8C%97%E4%BA%AC%E5%A4%A7%E5%AD%A6 \t /item/%E7%AB%A0%E5%A3%AB%E9%92%8A/_blank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学校校长,广东军政府秘书长, HYPERLINK /item/%E5%8D%97%E5%8C%97%E8%AE%AE%E5%92%8C \t /item/%E7%AB%A0%E5%A3%AB%E9%92%8A/_blank 南北议和南方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为著名民主人士、学者、作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第二任馆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却到了上海。这倒是正好,陈独秀应邀到武汉作学术演讲的日期排在2月初,这样也算是顺路,先去上海,再顺长江水路转赴武汉。2月4日下午,陈独秀冒雪抵达汉口,在此后的几天里,先后在文华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发表了题为《社会改造的方法与信仰》、《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问题》、《新教育之精神》的演讲。直到2月7日晚间,才径直去到大智门乘火车到了北京。在这近十天的时间里,他对新思想新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想约一些同道前来晤谈。就在他铺纸提笔的当口,却响起了敲门声。门开处,见一警察。那警察赫然质问:“你怎么不说一声就离开北京?”。警察为什么来了呢?其时,陈独秀刚刚被保释出狱不久。1919年6月11日,为了营救在“五四”运动中被捕的学生,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并在北京前门外新世界游艺场散发,遭到反动当局逮捕。全国舆论一片哗然,各界强烈谴责北洋政府。慑于舆论压力,京师警察厅不得不在三个月后释放了陈独秀,但陈独秀的行动却受到了严密的监视与限制。不过,此时的他还是大惑不解:他们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后来才知道,武汉的《国民新报》和《汉口新闻报》不仅报道了他的武汉之行,而且还“用大字刊出”了他的演讲重点。在当时,他只是坦然作答:“家中有点急事,无须花费太多时间,就没有通知你们。”那警察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叮嘱了一声:“陈先生,您是刚被保释的人,若要离开北京,至少要向警察厅关照一声才是!”望着匆匆离去的警察的背影,陈独秀顿时就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们不会就此放过他!   自己的寓所肯定是不能呆了。   陈独秀没有犹豫,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