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那初夏的一窝小精灵
那年初夏的一窝小精灵-农学论文
那年初夏的一窝小精灵
文/肖 兵
5月11 日,我站在办公楼三楼的窗边外望,偶一低头,就看见一只小鸟,头黑,腹白,背羽褐色,翅膀与尾部的长羽在阳光的照射下透着黄绿色泽,眼睛上部至后枕是半环纯白。它“嗖”的一下飞进楼下花坛中的小松树里去,三五分钟过去,居然还没出来。
那是白头翁,我认识它们,每年家里樱桃成熟的时候,就来啄食。凭借经验,我立刻断定,那个地方一定有个鸟窝儿,而且,正处在孵卵期。我知道亲鸟筑巢和育雏的时候,它们进到窝里,总会马上离开,很少有这么长时间的停留。
我和同事郑海华跑下楼去寻找鸟窝,隔了2棵小松树,我就发现了那个小巧的鸟窝,先前的小鸟正默默地趴着,小脑袋略微抬起,透过枝叶的缝隙机警地盯着我。我盯着它慢慢前移,到不足1米的距离,它才扑通一声,从窝里弹射出去,从树缝间飞走了。探头一瞧,嘿,窝里有3 枚小小的卵,卵上布满红色的斑点,在阳光的映照下反射出红宝石一样的光泽。我轻轻摸一摸,还带着温热。
找到鸟窝,我们就撤了,我怕在那待的时间过长,老鸟不敢飞回来,影响孵化。我早已不是小孩子,绝没有拿走鸟蛋煮吃的念头。毕竟,白头翁与人一样,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它们与我们共享一方阳光,共享一方水土,有着共同的生存权利。我决定用相机记录白头翁孵化的过程。
给孵化期的鸟儿拍照,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这件事必须要做的隐秘,不被人知。否则,若是谁都闲着没事去那鸟窝里看上一眼,那它还怎么安心孵卵育雏?
第二天午休时间,我拿相机偷偷去拍鸟窝儿,雌鸟刚好外出觅食,给我提供了便利。更令我高兴的是,窝里的3枚鸟蛋儿已经变成了4枚,并不像同事所说只要有人动过鸟窝,鸟儿就会丢弃,再不回来。可惜照片还没拍几张呢,那棵高大的松树上就传来吱吱喳喳急促的叫声,亲鸟回来了。
历经千辛万苦筑起的巢穴,还有承载着传宗接代的鸟卵,一览无余的暴露在一个不可预知的强大对手面前,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亲鸟飞上飞下,鸣声惶急。为了减轻负面影响,我只好迅速撤离。
双休静好,人与鸟两相安然。5月16 日是周一,早课后,我躲在窗后看鸟巢的位置,发现有2只亲鸟进出频繁,明显是孵出来的迹象。我大吃一惊,感觉绝无可能,仅仅隔了4天,小鸟不会这么快破壳而出的吧。
午休时间,当我看着肉嘟嘟的4只小鸟安闲地趴在窝里睡觉的时候,我都忘记了我来的目的。怎么这么快,网上不是说需要10 多天么?怎么才4天的功夫,最后产下的那1枚卵就变成小鸟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只痴痴看着窝里那4个全裸的可爱的小家伙。
窝里的小鸟显然不是刚孵出来的样子,虽然它们双眼未睁,可它们细嫩的皮肤下已能看出羽毛的黑色来。头顶和脊梁的上半部黝黑异常,而双翅呢,已经扎出了细细的羽轴。
大自然奥妙无穷,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鸟卵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变成了幼雏,成了萦绕在我心上的最大疑惑。究竟是我的无意骚扰加快了鸟卵的孵化进度,还是亲鸟采用了一种什么神秘的方式,让它迅速孕育成熟?我无法弄得清楚。
我在鸟窝前发愣,衔食而归的亲鸟已经在近旁的松枝上用急促的叫声和上蹿下跳的动作显示了它们的恐惧和担忧。我赶紧给拍几张照,可能是相机不小心碰触了窝上的松枝,那原本静卧的4只小鸟突然跃起,一齐撑起身子,努力后仰,将嘴巴朝天用劲张开,左右摇晃。小鸟的嘴巴里面红嫩,而喙的边缘则是一圈浅黄,就像盛开在风里的4朵小花,摇摆不停,它们一定以为是父母前来喂食呢。天呐,常人绝难想象小鸟嘴巴张开时的夸张程度,事后许多同事看我电脑上的照片,都发出一致惊叹,他们认为若找个跟小鸟脑袋一般大的食物放进嘴里,它们也一样能毫不费力的吞下去。这种因生存而进化出的神奇功能每每令我赞赏不已。
如果你不知道亲鸟觅食往返的频率,你就无法想象小鸟的饭量有多大。以我的观察粗略估算一下,亲鸟来回的间歇非常短,最长的仅有10多分钟,最短的竟不到3分钟。一天里,4张小嘴食不饱腹贪得无厌,它们消化的也忒快了,就这样吃了睡,睡了吃,没个消停。我终于弄明白什么叫“黄口小儿,嗷嗷待哺”了。为了育雏,亲鸟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进巢出巢,需要机警;觅虫捕虫,需要技术;来回奔波,需要体能;毫不怨恨,需要责任。为了4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它们一天里忙个不停。遇到雨天,它们又必须张开双翼,覆在小鸟的身上,一任自身寒凉。
此后的几天里,亲鸟对我的态度明显缓和,虽说松树上惶急的鸣声依然,可它们不再上蹿下跳的那样焦虑不安。有两次,我还特地带了肉食和樱桃喂给小鸟吃,看着4只可爱的小家伙一次次伸长脖颈,将我喂给它们的食物吞咽下去,然后沉沉睡去,的确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不过,我很快意识到这种做法的不妥。我发现,亲鸟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