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古代国的经济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一、古代中国农业;⒈农业的起源:
(1)起源: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2)农业区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3)农作物结构:北粟南稻
(4)家畜饲养业兴起:六畜、生肖纪年;⒉生产工具的改进;⒋耕作方式的变化;5.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09年天津卷)2.对下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09年浙江卷)15.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7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2641.2 3874.0 40:60
厢宁十年(1077年)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07广东)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07上海)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
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
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
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
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社会秩序的稳定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战国以后:封建土地所有制 ;2.土地兼并①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②危害:a.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
b.恶化农民的生存条件;
c.影响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d.引发社会动荡,危及统治③措施:均田、限田
3.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①田庄制(东汉)②租佃制
A.发展过程:
a.战国:产生 b.汉代:比较普遍
c.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经营方式 d.明清: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
B.影响: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
了农业的发展。;1、原因
①中原人口大量南迁;
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③南方经济潜力巨大;;(09年海南卷)26.(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
——《汉书·地理志下》
材料二:(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厐,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隋书·地理志下》
材料三: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愤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力,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含目录) .pdf VIP
- 2025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锦州市卷)中考英语试题含解析答案.pdf VIP
- 土建工程与基础 13次课第4章地基与基础第一节 土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ppt VIP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思想.doc VIP
- JFE++Super-OLAC、HOP、E-WEL.ppt VIP
- 土建工程与基础课件 14次课 4.2 地基中的应力与变形.ppt VIP
- 第5课 美丽河山我们的家 课件 人民版中华民族大家庭.ppt
- 土建工程与基础课件 15次课 第4章 地基与基础 第3节 基础设计.ppt VIP
- 土建工程与基础课件10-1第3章3.6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和变形.ppt VIP
- 土建工程与基础课件10-23.7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的计算.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