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银行违规案例
点评 该案中陈志讲究哥们义气,法律意识淡薄,利用工作关系私自帮助祈某骗取贷款,最终锒铛入狱。该机构也暴露出对从业人员警示教育程度不够,致使从业人员不能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导致案件发生;陈志骗得本机构合作客户徐某用其存单质押贷款也反映出该机构对客户在管理方面存在缺失,管理有漏洞,暴露出各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该案件提醒各金融机构要严格用人,严格执行监督制约机制,严格管理,开展法律培训,做到警钟长鸣,防患未然。 小企业贷款案例分析 姜言出生于1971年,干部子女,家境良好,金融专科学校毕业后,被本配到A县银行K支行成了“大权在握”的信贷员,30多岁就当上了支行行长,算得上年轻得志。姜言的仕途让人羡慕,但他并不满足,想快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抱着对金钱的渴望和对物质的追求,步入社会不久的姜言涉足股市,并利用信贷员身份,借口走访客户,频频出入大客户室。起初,炒股带给他的快速致富的感觉很爽,他很快开上了小轿车。然而,股市跌宕起伏,他的股票亏损严重,为了筹集资本,他把目标瞄向了自己所在支行客户存款账户上的大笔闲置资金。 1997年6月,姜言利用担任K支行信贷员的职务便利采用私刻公章的办法,两次将B单位在本支行的900万元存款挪用于个人炒股。一年之后他神不知鬼不觉的还上了款,将盈利装入腰包,深感这是条积累财富的捷径,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1998年7月,姜言又采取本票转账的方法,将D单位在本支行的500万元挪用于个人炒股。但是炒股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同年,经人介绍,姜言认识了澳门驻该市某国际公司老板桑某,在其安排下第一次走进澳门葡京赌场,赢了30万元,一个月后,又赢了50万元。他成了赌场的常客。 2003年,新支行N支行成立,姜言从信贷员升至N支行行长。姜言利用手中权力又伺机作案。2003年年底,姜言找到其所在支行信贷员闫新,问他能不能借个身份证办公司,闫新不知何原因,但刚工作不久,不敢多问,就按要求向其朋友丁某借了个身份证,办起了以丁某为法定代表人、姜言的几个朋友做股东的YD公司。公司在银行开了户,开始提出贷款申请,闫新在姜言安排下做了该笔业务的信贷员。闫新心中担心,便把每次姜言找他谈话的内容暗自录音。随后姜言找来担保单位,500万元贷款轻易落入他的口袋,姜言拿走了450万元。又给闫新50万元,告诫闫新不要将事情泄露。闫新对钱丝毫不敢动用。姜言将450万元里的300万元用于赌博输掉。 赌博输掉的“窟窿”越来越大,姜言再也无法用谎言来圆这个无底洞了。分行贷后管理人员在做贷后检查时发现,YD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丁某于2003年底注册了这家公司,取走贷款500万元,却没有开展任何业务,500万元到户不久就被提走。联系到丁某后,其称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家公司,更不知道法人之说从何而来。贷后管理人员发现后,认为该笔贷款极不寻常,遂向上级领导请示后报警,至此,事情败露。银行行长诈骗银行,情节让人震惊。闫新和姜言也先后落入法网。 案情发展结果 姜言因利用职务之便,骗取银行贷款,被检察院以贷款诈骗罪、滥用职权罪依法提起公诉,在审讯过程中,姜言自知无法逃离法网,便交代了所有的事情。闫新虽然不是此案的主谋,但由于其协同作案,没有及时阻止或揭发,造成贷款损失的事实,被控以第二被告进行审讯。等待他们的只有冰冷的铁窗和高立的哨岗。 点评 1、务必要落实贷后检查工作 贷后检查是贷款能否安全收回的关键因素,认真落实好贷后检查、使贷后检查工作不流于形式,是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保证。 2、信贷员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做事情要有自己的立场和标准,如果越过界,即使有千万种理由,最后也难逃法网。 疏于履行审查存折真伪义务纠纷案 2005年6月13日,隗某到某银行某市下属的碧涢鲁储蓄所以自己的名字开立20万元的活期存款账户,并设置密码,隗某于该日同时取款1400元,该账户余额为198600元。2005年6月15日,隗某再次到储蓄网点要求取款时,柜员发现电脑系统显示其账户上存款余额仅剩19250元,与隗某所持存折上余额198600元相差179350元,随即对该账户停止支付并向公安机关报案。经查,隗某的存款系犯罪嫌疑人利用变造、伪造的存折,原告姓名的身份证,盗取密码及存款信息,于2005年6月13日通过存款50元验证存款信息真实后,于2005年6月14日一天分5次在该银行其他储蓄网点办理取款、转账,合计冒领隗某存款179350元。隗某在与储蓄机构协商为果情形下,请求法院判令银行支付存款198600元及利息。 法院审理认为,原告隗某账户被人冒领存款179350元是由于他人利用伪造假存折领取的,作为存折发放人理应负有对取款人所持存折真伪以及是否被改动进行审查的义务,被告却未尽审查义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