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后汉书_儒林列传_中的教师形象解析.docVIP

_后汉书_儒林列传_中的教师形象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_后汉书_儒林列传_中的教师形象解析 教育史 研究 中国电力教育 2009年6月上 总第138期 《后汉书·儒林列传》中的教师形象解析 杨 丹 摘要:《后汉书·儒林列传》记载的是东汉时期经学儒士们的传记。除自有列传的学者没有重复记载外,此列传记载东汉儒士共计40余人。不管是身为民间私学的老师还是被升迁的太学博士,这些儒士代表着这一时期教师特有的形象:精于学问,乐于施教,严于修己,廉于为政。 关键词:东汉;儒士;教师;形象 作者简介:杨丹(1984-),女,湖南湘潭人,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湖南 长沙 410083) 东汉的教育比较发达,学校形式有私学也有官学。“昔王葬、更始之际,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及光武帝即位,“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采取了大兴儒家经术的文化政策措施。其措施颇有成效,由原来“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到后来“莫不抱负坟策,云会京师”,各家学者接踵而至直接带来私学的兴盛繁荣。私学教育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教育形式。据《后汉书·儒林列传》记载:“自光武中年以后,干戈稍戢,专事经学,自是其风世笃焉。其服儒衣,称先王,游庠序,聚横塾者,盖布之于邦域矣。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其耆名高义开门受徒者,编牒不下万人,皆专相传祖,莫或讹杂。至有分争王庭,树朋私里,繁其章杂,穿求崖穴, [1] 全国各地到处有经师讲学,到处有生徒聚集,以合一家之说。” 四十余人。但 “东京学者猬众,难以详载,今但录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传》。其自有列传者,则不兼书。”此列传所记载的儒士多数以私学教授出身,后升迁入仕途,他们以其一生树立起东汉时期教师的光辉形象。 一、精于经学 作为教师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渊博精深的学识,深刻理解知识中的道理,只有这样,所传之道,所授之业才能使人能悉知之,能绝信之,能率行之,否则, 若自己于道茫然无所知,大义不知其纲,微言不知其隐,何以充当人师?以何教于学生?岂不是误人子弟?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经典被当作基本教学内容。东汉时期对经学内容的深刻理解是为人师之基础。经学发展到汉代,经历了今文、古文两派对立到合流的变化过程。今古文经学之争从西汉末年到东汉末年持续了两百年之久。到东汉出现了众多兼通数经,知识广博,包括兼通今古文经学的学者,促使今古文经学最终走向融合。如尹敏,“初习欧阳尚书,后受古文,兼善毛诗、谷梁、左氏春秋”;景鸾“少随师学经,涉七州之地。能理齐诗、施氏易,兼受河洛图纬”;董钧“博通古今,数言政事……及宗庙礼乐,威仪章服,辄令钧参议,多见从用,当世称为通儒”;张玄“少习颜氏春秋,兼通数家法”;何休“为人质朴讷口,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经,世儒无及者”;许慎“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蔡玄“学通五经” 。如此广博的知识绝对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没有“清静无欲,专心经书,方其多问,乃不食终日”的治学精神是不能达到的。不仅如此,东汉儒士对儒经的学习已经不再停留在“述而不作”的程度,提倡要对儒家经典有他们自己深刻的见解。他们对经学的精深掌握表现在对儒家经典的学术研究和经籍注释上。很多学者学术成就丰硕,如周防“撰尚书杂记三十二篇,四十万言”;景鸾“能理齐诗、施氏易,兼受河洛图纬,作易说及诗解,文句兼取河洛,以类相从,名为交集。又撰礼内外记,号曰礼略。又抄风角杂书,列其占验,作兴道一篇。及作月令章句。凡所著述五十余万言”;??宏“作汉旧仪四篇,以载西京杂事;又着赋、颂、诔七首,皆传于世”;程曾“著书百余篇,皆五经通难,又作孟子章 私学范围之广、规模之大,由此可以概见。私人讲学之风的盛行也造就了一批著名的儒学大师。这些儒士中除少数因种种具体原因不愿入仕之外,大多数经过察举进入仕途。又有多数因其精深的经学造诣、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尚的社会道德风范而被升迁为太学博士。东汉时期官学也很兴盛。官学中最重要的是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的太学。自西汉汉武帝兴修太学“意味着 [2] 至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东汉,几度盛衰。明帝时“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匈奴亦遣子入学。济济乎,洋洋乎,盛于永平矣!”安帝时“薄于艺文,博士倚席不讲, 朋徒相视怠散,学舍颓敝,”直至“熹平四年,灵帝乃诏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 [1] 东汉太学中的正式教师是博士。博碑……使天下咸取则焉。” 士这一官职在不同的朝代职责是不同的,秦朝的职责是“典文书、备咨询”,其要求为博学多能。《汉书》云:“博士,秦官,掌通 [3] 到了汉朝汉武帝兴立太学《,后汉书》谓博士之职有“掌古今。” 教弟子”的内容。所以到汉代立太学后,

文档评论(0)

yanmei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