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精选·课件.ppt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精选·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巩固练习: 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试分析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目的( ) 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 C给皇权披上神秘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 秦朝的中央官制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2011年高考(浙江卷) (中国政治)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质……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之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挟书律”含义:对收藏违禁书籍的人处以灭族的酷刑 来源:韩非子“燔诗书而明法令”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1、萌芽于战国 2、建立于秦朝 3、巩固于西汉 4、完善于隋唐 5、加强于北宋 6、发展于元朝 7、强化于明清 * ①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 ②他13岁就继承了王位,22岁举行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 ③他39岁出兵击败了山东六国最后一个诸侯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④他50岁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县境),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秦始皇像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思考:(1)“秦王扫六合”, “诸侯尽西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 自主学习: (2)秦王在灭六国,结束割据局面后,为扩大疆域,又进行了哪些活动? (3)这些活动有何意义? 一、“六王毕、四海一” 2、人民渴望统一 5、秦王嬴政个人作用 想 一 想 ? 为什么秦国能统一六国? 3、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 4、灵活运用“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对外战略; 1、诸侯争霸战争促进民族间的交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 南方:派屠睢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 西南:开辟“五尺道”,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2、“四海一” 3、意义: 1、解除了因连年混战带来的灾祸和破坏。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 2、国家统一后,地域广阔、交通方便,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为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3、有效地抵御外来入侵,保持了国家的独立自主。 东到大海 北至长城 南到南海 西到陇西 人口达2000万 想一想: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域,该如何来巩固呢? 一.皇帝制度 二.中央官制 (中央行政体制) 三.郡县制 (地方行政体制)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阅读材料思考:秦朝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材

文档评论(0)

夏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