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 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便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 “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 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 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对联的类型 1、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如: 迎兔年万事俱备东风浩荡春来早 辞虎岁百折不挠宏图再展国常兴 2、楹联: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 去常在宫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 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刻联语,统称为楹联。 在山东大明湖畔的李清照纪念堂的楹联: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3、婚联:专门在举行婚礼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 4、挽联:为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堂上所用的对联。 5、寿联: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 鸾凤和鸣昌五世 麒麟叶瑞庆千风 同心永结富裕果 并蒂新开幸福花 何处听琴高山流水成古调 特来挂剑清风明月想遗徽 大雅云亡空忆杏坛沾化雨 斯文遽丧忍教桃李泣春风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七叶仙萱承月吐 万年琼树倚云栽 对联的形式 正对: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反对:心平积福 欲重招殃 串对: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集句对: 劝君更进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无情对:无心复命维他命 一意孤行任我行 回文对: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鱼跳塘荷沐秋雨,荷沐秋雨晨风疾,疾风晨雨秋沐荷,雨秋沐荷塘跳鱼。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 “对联”简称“对”,俗名“对子”或“联语”,后来因为大多贴在对称的“楹”(即柱子)上,又称为“楹联”或“楹对”。“对联”的前一部分叫“上联”、“出句”或“上比”,后一部分就叫做“下联”、“对句”或“下比”。有些还有“横批”。 对联的基本知识 (一)字数相等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三)词性相同 (四)平仄相对 (五)内容相关 (二)结构相应 ①字数相等。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还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②结构相应。 即主谓对主谓,述宾对述宾,偏正对偏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