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清代伊犁的园林建筑及其文学表现.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代伊犁的园林建筑及其文学表现 引言 1 “园林”这一专有语汇是“魏晋南北朝随着士人园的出现而出现的”,但是中国古典 园林建筑物质形态的产生与演进却伴随着古代社会发展之始终,构成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周维权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将古典园林发展分为先秦两汉生成期、两晋南北朝转 2 折期、隋唐全盛期、两宋至清初成熟前期,和清中叶以后的成熟后期五个阶段 。彭一刚《中 国古典园林分析》也指出早在《诗经》中就记述了宫苑园林的营建活动,明清时期园林建造 3 更是取得了长足发展 。 乾隆二十四年 (1759)清朝底定西域,伊犁地区成为朝廷重点经营的边陲重镇。随着内 4 地文化持续不断的输入,曾经“乃一空旷之地,并无城垣”的伊犁不仅九城林立 ,造园之 风也日益昌炽,成为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在西陲边塞的生动反映。作为人们日常居处栖息之 地的公私园林,同时充当着孕育文学群体和激发文学创作的物质诱因。所谓“文因景成,景 5 借文传”,这些文学作品客观再现了当日伊犁地区的园林胜景,更以其多样化的表达构成 自然景观之外的丰富情感外延。本文的主要目的,即以清代伊犁的园林建筑为纲,对其文化 内涵以及文学表现的意义与价值加以探讨。 一、清代伊犁地区园林建筑钩沉 清代伊犁地区的园林兴建肇始于乾隆中期,其产生和消亡与清朝西域统治的兴衰成败紧 密关联。按照功能划分,它们可以分为官邸园林与私家园林两大类。 伊犁将军府园林是清代伊犁规模最大、存在时间最久的官邸园林。乾隆三十年二月,伊 犁满洲驻防城告竣,赐名惠远,伊犁将军府移驻其中。《伊江汇览》中保留着一段有关将军 府园林的简单记载:“(惠远城)东西南北四街,中为鼓楼,东街系将军衙署一所,南向宏厂 6 (广),东西辕门内建吹鼓亭二。署中箭道堂皇,厅事悉备,嶛坦之中,树木耸翳。”勾勒 出园林的宏观景象。除此之外,道光年间张广埏《邮程琐录》中的相关文字,是迄今可见对 伊犁将军府内部细节最为详细的记录: 初五日,进帅署大门,东为功过、粮饷处,西为营务、驼马处。逾二门则印房、 折房两旁分列,其中为大堂。入暖阁后,穿夹道晋垂花门,为上房,翼以东西两厢。 上房之后,为月堂,东为射圃,又其东为厨房,厨之东为马圈,大可驰数十骑,中建 马王庙一圈。之后为菜园,横亘四五亩,东为土地祠,西为关帝庙。……土屋数间, 择娴树艺者居之。又地窖三两处,冬月藏蔬所也。上房之西为亦园,其西为山庄,点 1 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年,3 页。 2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年,10—11 页。 3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年,2—4 页。 4 《清高宗实录》卷五一○,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第15 册,296 页。 5 陈从周主编《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1093 页。 6 格琫额《伊江汇览》,《清代新疆稀见史料汇辑》,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年,539 页。 1 缀村落景象,半倾圮。其东为野堂,大帅居之,庭前有 “花笑鸟言闲中真趣,水行山 止静里明机”联。面莲池,中有平桥,桥之南为平台,有 “荷静蒲香”额。西度长板 桥,折而南,再过板桥,一为澄心亭,有 “地静风光含太古,境幽草木抱天真”联。 西北为船房,有 “小屿潆洄”额、“伊水为池环碧案,天山如阜拱明窗”联。西北行过 高板桥,折而南为庆宜楼,有 “万里云山供远眺,四时风月荡高怀”联

文档评论(0)

人間有味是清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