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审判新特点探析.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审判新特点探析

一、媒介审判的定义及药家鑫案回顾 1.媒介审判 “媒介审判”又称“新闻审判”,最先是西方的新闻传播体系中引入的概念,意为“新闻报道超越法律规定,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媒介审判”最突出的特征是“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情做出判断,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量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 2.药家鑫案件回放 药家鑫,男,1989年11月7日出生,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于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2011年4月22日,药家鑫因犯故意杀人罪,一审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药家鑫上诉。2011年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药家鑫故意杀人一案进行了二审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依法裁定驳回药家鑫上诉,维持原判。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药家鑫2011年6月7日上午被执行死刑。 二、新媒体环境下媒介审判的新特征 1.媒介审判定义的改变 由于网络媒介的特殊性,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因此,现在的“媒介审判”有时带有“公众审判”或“舆论审判”之意。媒介不仅是审判行为的发出者,也是审判行为的载体。媒介报道所引发的公众舆论,尤其是网络媒体上的公共意见,导致了媒介 / 网络暴力。 药家鑫案中的网上舆论 西安市人民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公诉,201 1 年 3 月 23 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庭审辩护中,药家鑫的律师路钢试图把药家鑫杀人的行为归入法官可能酌情从轻惩罚的杀人类型,称药是一念之差,属于“激情杀人”。 相比之下,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在第一视频网站上对药家鑫案的评论,却令不少网民大呼痛快。孔庆东激愤地称药家鑫“长得典型杀人犯的面孔”,“一看就是罪该万死的人”,自首不能减轻对他的刑罚,“跑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你‘满门抄斩’,这才是严肃的法律”,“药家鑫的名字就是杀人犯,三个金字摞在一起,就是三把刀”,“这样一个嚣张的人一定是有后台的”。孔庆东充斥着暴戾之气的言语赢得了部分网民狂欢式的热捧。 2 .媒介审判的随意性更严重 一些网民不重证据,而习惯于根据发帖人的一面之词对被“举报者”进行“有罪推定”,在此情况下,任何解释与反驳都被认为是无理狡辩与强词夺理。这就使网络上的媒介审判事件更易走向网络诽谤的误区。 2011年4月 23 日,张显微博披露,药家有四处房产,药家鑫生活奢华,“买五千块手机,花巨资整容,开十四万私家车,药家资产超出药父母收入水平数倍”;“联想到出事之后药父母始终不敢正面示人,药父必有重大隐情,药父身居我军军械采购要职,利益纠葛颇多,望中央军委彻查此人经济问题,肃清军械采购环节蛀虫。”   这些微博对药家鑫家庭的描述,后来被证实都是虚假信息,张显对此的解释是:“我作为原告代理人有着比别人对药家更强的一种好奇心,在网上看到些消息就粘贴到自己的微博中。对于是否属实,因为作为一个公民我无权调查别人的隐私。”这个解释发表的时间是在药家鑫被执行死刑后的8月4号。 3.媒介审判主体多元化,参与性强 传统媒体的媒介审判并不能充分吸收公众的意见,很大程度上是媒体人员在设置审判;而网络媒体的运用使广大网民能通过各种方式加入到媒介审判中来,如参与网络媒体的投票和调查,写博客,在论坛上发帖。 案件审理期间,张显微博粉丝数量是79800 多人,新浪博客访问量为 4758000 多人次,显然,张显微博和博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3 月 25 日发表的博文《村民签名要求判药家鑫死刑》中附有村民签名呼吁判药家鑫死刑的照片,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新浪博客首页,阅读人次有41500 多人次。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公众舆论在此案审理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司法独立,意味着法官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办事,不能因为要听命于上级或受到民意干扰或驱动,丧失了对法律的坚守。尽管对药家鑫杀人案的审理符合法律程序,其结果也符合民意,但在审理过程中的舆论干扰清晰可见。 针对药家鑫的量刑,法学家朱苏力提出:“罪责自负是中国刑事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可以理解为“罪犯承担刑事责任,刑罚只及于罪犯本人,不连累无辜者”,然而,“即使死刑罪有应得,但当罪犯是独生子女时,在某些案件中,可略微减轻罪犯的惩罚”。 这一观点是基于极刑对药家鑫父母产生的影响而提出的,他们没有法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