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普查中积存复本残本问题剖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籍普查中积存复本残本问题剖析

古籍普查中积存复本残本问题剖析   [摘 要]在全国开展的古籍普查过程中,古籍收藏单位普遍面临大量积存复残本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探讨分析,提出采用古籍交换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古籍普查;复本;残本   [中图分类号]G256.2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3)01-0024-03   从2007年开始,古籍普查工作先后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启动。随着近几年普查登记工作的深入开展,公共图书馆、高校、博物馆、宗教等系统的古籍收藏单位都或多或少有积存复残本存在。面对大量复残本古籍,怎样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是目前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 成因   古籍是中国古代典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制于1912年以前的汉文古籍。[1]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地图书馆建馆初期馆藏古籍的主要来源渠道有政府调拨(移交)、捐赠、自行征集和采购。[2]陕西省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馆藏古籍也不例外,基本上都是通过上述渠道获得。   全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的古籍入藏方式大致相同,复残本的形成原因也很相似。高校图书馆因为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加之院校合并等诸多因素,复本数量也很大。   2 界定   [JP3]足本是指内容完整无缺的古籍。残本是指在流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残缺的古籍,有的缺卷、缺册,经过抄配,仍能补全;有的残缺过甚,只能作为其他书的配本。过去的藏书家和书坊店大都重视善本、足本而轻视残本。我馆在古籍普查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善本古籍还是普通古籍,都有复本、残本大量存在。一般而言相同版本的古籍有两部以上可称为复本。   [JP]   3 现状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文明成果的代代相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书籍则是这种传承的最重要载体。从历史上来看,古人遗留的文化典籍仅有一小部分被保存下来。历史上发生的造成大量书籍亡佚残缺的劫难被称为“书厄”。老化酸化、水渍霉蚀、火烬烛燃、虫蛀鼠啮、撕裂絮化等属于天灾;而从焚书坑儒到乾隆禁毁,从太平天国到日寇侵华,文革风雨等皆为人祸。历经千百年逃过重重“书厄”而流传至今的古籍,可谓度尽劫波,实属不易。   由于诸多原因,古籍保护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全国现存4千万册古籍,因破损严重生存状况令人担忧。部分大型公共图书馆由于保管条件有限,许多古籍被放置在没有空调设备的开放书架上。县级以下基层图书馆,古籍保护基本处于无专人管理、无专门书库保存、无专门经费保护的“三无”状态。普通古籍保存条件尚且如此,复残本古籍保存条件更差,甚至被打包成捆堆积在库房无人问津。   许多图书馆和藏书单位还没有对存藏古籍进行全面编目整理和细致清点,流散在民间和国外的古籍还是个未知数。目前,有的收藏单位完整古籍的数量尚不明确,复残本古籍的数量更不得而知。古籍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复残本古籍已成为绝版之书,它们的价值会逐渐显现出来。图[JP2]书馆界必须彻底打破旧时代藏书家心中的“完缺之见”,重视保护复残本古籍,努力避免因保存条件不善导致完整古籍或复残古籍出现新的残破。[JP]   4 价值   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大都是写本。至唐代雕版印刷开始流行,直到清代,时间跨度约为1千余年,其间大量古籍文献屡遭厄运,流传至今者十分难得。有的善本古籍虽为残书,仍有很高的历史、学术、艺术价值;有的普通古籍虽为复残本,仍有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   2008—2009年国务院相继公布第一、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古籍主体为敦煌文书,保存下来的写本多为残秩本,宋辽夏金元时期的刻本中也有一些是残缺本。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唐)玄奘译,唐写本,全国各大中型图书馆、高校、博物馆分别收藏其中的不同卷次,西安博物院收藏其中的卷第五十六、第八十三、第二百六十六。此书卷数虽不完整,因其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而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在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而分藏两处的珍贵古籍得以在公布入选名录中相见的事也时有发生。如:在第二批珍贵名录申报中,上海私人藏书爱好者申报宋本《五灯会元》六至十卷,经查核,与国家图书馆的一至五卷原为同一部书散出,两相聚合,使人们对此书全本多出了一份期待。[3]由此可见,残存的善本古籍因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而备受关注。   复残本古籍并非毫无价值。在此次复残本古籍普查中,发现了一些内容完整,版本较早的古籍如:《黄太史订正春秋大全》三十七卷,清康熙五十六年刻本;《剑南诗钞》六卷,清康熙二十四年武进杨大鹤刻本;《重刻昭明文选李善注》六十卷,清乾隆三十七年(1752)海录轩刻朱墨套印本等。还发现了内容完整,馆中缺藏的古籍,如:《诗传大全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