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前夕国民军与西北军政格局的演变.pdf

北伐前夕国民军与西北军政格局的演变.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 11月 河 北 学 刊 NOV.,2017 第 37卷第6期 HebeiAcademicJournal Vo1.37 No.6 北伐前夕国民军与西北军政格局的演变 侯培和,翁有为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摘 要]第二次直奉战争后,虽由段祺瑞担任 “临时执政”,但也只能在以冯玉祥为首的国民军和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 势力之间,采取 “均势”政策来维系弱势的中央政权。国民军在奉系张作霖的强势挤压之下退居西北,国民军的西进不仅 对沉寂的西北军政格局作了重新整合,也使冯玉祥一向主张的 “大西北主义”得 以实现。南 口战役失败 以后,国民军全军 被迫西退,但以此为基地,冯玉祥在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人帮助下确定 了“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方针,国民军解 “西安 之围”后 ,稳定了西北政局,从此国民军在西北迅速崛起,为即将到来的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北伐 ;国民军;西北政局;冯玉祥 [作者简介]侯培和(1989一),男,甘肃武威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博士生,主攻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研究。 翁有为(1963一),男,河南濮阳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学术 史、思想文化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K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17)06-0087-07 [收稿 日期]2017-07—10 北伐前后中国政局发生了重要转变。第二次直奉 望一时尚难以收拾 “北京政变”之后的乱局,遂一面电 战争后,虽由北洋声望较著的段祺瑞出任 “临时执政”, 请南方的孙中山北上,共商大计;一面又请段祺瑞出面 但也只能维持弱势的中央政权。此时的地方势力不断 改组政府,以维持时局。同时,张作霖为防止冯玉祥独 崛起,南、北军事势力混战不已。北方以冯玉祥为首的 控北京政权,也积极联络段祺瑞再起。对于此举,时论 国民军与奉系张作霖在争夺地盘中处于弱势,被迫退 分析称,“冯等欲利用段祺瑞以巩固本派之地位,奉张 居西北。国民军的西进,使近代以来在政治上沉寂半 亦欲利用段以收战胜之全功”_1J(例)。最终,在各方势 个多世纪的西北由此进人国人的视野,其对西北回汉 力妥协之下,声望卓著的北洋元老段祺瑞出任 “临时执 地方势力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 政”。然而,段祺瑞执政后,奉系与国民军一度形成抗 联系,给西北政局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西北在此后的 衡的局面,冯玉祥据张家 口备战,张作霖逗留天津而不 国内政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五原誓师后,冯玉 入觐,剑拔弩张,“虽无吴 (佩孚)据保、洛指挥黎、曹一 祥国民军在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人帮助下确定了 “固 幕旧剧之重演,若不论名义,专论事实,则曹、吴退而 甘援陕,联晋图豫”的策略,稳定了西北军政局面。西 冯、张进,政权依然出自军阀,不过打倒北洋嫡系,易以 北政局的稳定,使国民军有了进可逐鹿中原,退可就地 北洋支派而已”。段祺瑞 “欲在冯、张 均‘势’之下,维系 垦殖实业的条件。国民军西进对西北政局的演变及其 中央体面,以图自保,苦心为冯、张分配地盘,俨比老妇 对北伐的作用,学术界少有关注①。由此,本文拟在相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