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常识7古代礼仪
随葬物品称为明器(冥器)。 为死人守孝服丧叫“服”。 服丧期间在墓旁搭小屋居住,看守坟墓叫“庐墓”或“庐冢”。 如《游褒禅山记》所说:“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古代丧礼中亲属们根据与死者关系的远近要穿一定的丧服。 衰: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 有斩衰 [cuī](服期三年)、齐衰(服期一年)、大功(服期九个月)、小功(服期五个月)、缌麻(服期三个月)五等。 《肴之战》说:“子墨衰絰dié”,絰是丧服上的带子。 古代出殡时还有唱挽歌的习俗。 四、宾礼 宾礼指诸侯朝见天子以及各诸侯国互相交往时的礼节。 祭祀路神叫“祖”,又称“祖道”、“祖行”,是亲朋好友为行人祭祀路神,祷告路神保佑行人路途平安;也可行人自行祷祝。 一般是在郊外道上设帐,备酒食,祭者行礼后奉酒祷祝,然后洒酒于地。 《荆轲刺秦王》中的“既祖”,即已经过了祭路神之礼。 “祖饯”是古代举行筵饮送别、祭祀路神的仪式。 “饯”是亲朋好友在郊外叉道口设亭帐,用酒食飨饮行人,祝行人路途平安。 柳永《雨霖铃》中的“都门帐饮无绪 ”,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最有名的饯行诗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饯行”与“祖祭”都是在道上举行的仪式,后来便合而为一了。 祭祀时洒酒于地叫“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尊还酹江月。” 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表示诚心致敬,称为“斋戒”,又简称“斋”。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 “荤”在现代意义主要指鱼肉类食品。古代则不然,斋戒中的不吃荤,并非吃素食、忌肉食。相反,还要变着花样吃肉。 古代的“荤”,指葱蒜韭姜等有刺激气味的菜,不吃它们,目的在于防止在祭祀或会客时口里发出难闻的气味,造成对神灵、祖先或宾客的不尊敬。 二、婚姻 结婚,今义是男女正式结合为夫妻。古文中,则常常是结成亲家的意思。 如《汉书·霍光传》:“大将军霍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 男女结为夫妻又叫结发,如《孔雀东南飞》:“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女子出嫁叫“于归”,又叫归。 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看望父母叫“归宁”。 《项脊轩志》中“吾妻来归”的归就是出嫁,“吾妻归宁”的归宁即回娘家看望父母。 女子改嫁叫“再嫁”。 古代结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媒妁”就是婚姻介绍人,又称“月老”、“冰人” 等。 还讲究六合相应,选好日子。 六合相应是年月日干支都相合。 如《孔雀东南飞》:“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古代婚姻有“六礼”之说。 六礼包括纳采(商议婚配)、问名(询问女方姓名)、纳吉(订婚)、纳征(送聘礼)、请期(通告结婚佳期)、亲迎(迎娶)。 六礼包括了议婚到完婚的整个过程。 婚礼过程中有两个很重要的仪式:拜堂、合卺。 拜堂有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三是夫妻对拜。 拜过堂,就算正式结婚了。 合卺是指新夫妇在洞房内共饮合欢酒。 卺是一种苦葫芦被破为两半而成的瓢,盛酒于内,新郎新娘各饮一卺,表示要同甘共苦、和睦相爱。 卺:读音:[jǐn]释义:古代结婚时用作酒器的一种瓢。 在古文中常见的“结成秦晋之好”就是结成婚姻。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如《西厢记》:“倒陪嫁门,情愿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古书上常见的“琴瑟之好”是说夫妻相亲相爱、感情和谐。 古代有七出的规定,即男家可依据这七条把妻子赶出家门,即休掉。 七出的条件是;不顺父母、无子、淫、嫉妒、恶疾、多言、盗窃。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赶刘兰芝的借口就是第一条。 女子出嫁后娘家不往回接是不能回娘家的,一旦不经迎接而自己回去就说明出了事,所以刘兰芝的母亲说:“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妾与妻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一“私”一“畏”说明地位的不同。 妻生子为嫡出,妾生子为庶出,嫡出庶出在家庭地位、财产、权利的继承方面是不平等的。 三、丧葬 葬礼分为五个阶段:复、殓、殡、葬、服。 人死后,活人登上屋顶,面向北方呼唤死者,为死者招魂,这叫“复”。 为死者穿裹衣衾并把尸体放入棺材叫“殓”。 盛着尸体的棺材叫“柩”,棺材的套棺叫“椁”。 停棺待葬叫“殡”。 棺椁埋入地下叫“葬”。 如《祭妹文》:“今予殓汝葬汝。” 墓穴称为“窀穸zhūn xī”,埋土隆起称“坟”。 “陵”“林”“墓”“坟” 陵:帝王死后葬身之地,才能称为“陵”,如秦始皇陵 明十三陵 清东陵 中山陵。 林:没有当过最高领导的人,后人又尊敬,对其葬身之地,想可尊称为“陵”,但又不能乱了规矩,只好用谐音,称为“林”。如关羽,后人很尊崇他,被尊为“武圣”,甚至称其为“关帝”,但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