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科学家(一)当代顶尖科学家培训课件.ppt

中国优秀科学家(一)当代顶尖科学家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优秀科学家(一)当代顶尖科学家培训课件

中国科学家(一) ——当代最优秀的11个科学家 前言 为了增强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我们特编写了“走近科学家”专栏系列,分期介绍中外著名科学家们的成长过程、获得的成就和对人类的贡献。 本专栏是青少年了解科学家情况的窗口,对青少年有明显的激励作用。青少年通过专栏资料的学习,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使他们从现在开始,就能自觉地以科学家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为国建勋的爱国精神,立志走成才成功的道路.长大后,为国家做出贡献,成为国家有用的人。 编者 2015-04 当代中国最优秀的11个科学家 1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于敏简介   核物理学家 1926年8月16日生于河北宁河。 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工程物理 研究院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曾任该院副院长。 在我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我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氢弹建功勋 2 电磁弹射器发明人马伟明 马伟明简介 马伟明发明的电磁弹射示意图 美媒惊呼:中国舰载机弹射器卫研制成功 3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与他的杂交水稻 4 辽宁号航母总设计师:朱英富 朱英富简介 5 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 6 中国最伟大数学家——吴文俊 吴文俊(1919-),男,是中国着名的数学家。毕业于交通大学,194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在拓扑学的示性类和示嵌类、数学机械化等领域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后者得益于他对中国数学史的研究。这是近代数学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原创的领域,被国际上称为“吴方法”。 个人贡献 拓扑学方面 在示性类、示嵌类等领域获得一系列成果,还得到了许多著名的公式,指出了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广泛应用。他还在拓扑不变量、代数流形等问题上有创造性工作。他的卓越成就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获。 数学机械化或机器证明方面 从初等几何着手,在计算机上证明了一类高难度的定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定理,进一 步探讨了微分几何的定理证明。 提出了利用机器证明与发现几何定 理的新方法。这项工作为数学研究 开辟了 一个新的领域,将对数学的革命产生深远 的影响。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中国数学史方面,吴文俊 认为 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是:从实际问题出发,经过分析提高,再抽象出一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最终达到解决一大类问题的目的。他对中国古代数在数论、代数、几何等方面的成就也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7 神舟载人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 戚发轫,中国知名的空间技术专家。作为中国航天领域的技术专家,戚发轫自1957年从北航毕业进入航天领域工作至今的40年间,不仅亲自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而且主持过东方红二号、风云二号、东方红三号等6种卫星的研制,还亲自组织了十余次卫星发射任务。1992年,他走马上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之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戚发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用于载人发射的“神舟”号飞船是中国自主创新的高科技成果。与世界先进的飞船相比,“神舟”号载人飞船有着诸多的中国特色。 戚发轫简介 8 东风31洲际导弹总设计师:刘宝镛 刘宝镛,导弹总体设计专家。1936年1月生于天津。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研究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飞行力学和弹道导弹总体设计工作。曾参加中国第一代液体近程导弹及中国第一代固体导弹的研制工作。   曾担任国家重点工程总设计师,大胆采用新技术,组织攻克了13项重大关键技术;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 东风-31型固体洲际弹道导弹(北约代号CSS-9)由中航集团公司、 第二炮兵部队和其它科研单位联合研制,总设

文档评论(0)

静待花开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