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兰英《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导案.doc

逯兰英《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导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逯兰英《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导案

大同十三中语文学科《梦回繁华》导案 年级 八年级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课型 阅读课 主备人 逯兰英 复备人 备注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过程与方法: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章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 学会概括、筛选信息,明确《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按总分总的方式,运用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方法。 知识 链接 引入 《中国石拱桥》给我们介绍了中国桥梁的悠久历史及伟大成就,《苏州园林》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造特点,这两篇文章让我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介绍我国国宝级画作的一篇文章——《梦回繁华》,去领略中国画的博大精深。 课前 预习 阅读课文,完成任务。 收集资料,做好准备,向同学介绍张择端及《清明上河图》。 点拨: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山东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作者张择端。此画距今近900多年的历史。图中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的开封,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俗民情。《清明上河图》画心高25.5cm、长525cm,作者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描绘全图,主要描绘对象是市井百姓,这在宋朝是十分少见的,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画中细致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舍、舟船、城郭、桥梁、树木、河流至臻至妙,惟妙惟肖。 《清明上河图》既是一幅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的乃至全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学法 指导 圈点勾画法 合作探究法 点拨法 教 学 内 容 与 环 节 知识链接,导入新课。 1、概括《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内容,引出新课。 课前预习展示。 二、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 点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 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 点拨:从三个方面介绍:(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2)介绍《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3)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阅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写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点拨:写到了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写到了绘画题材的拓展。 写这些,即紧扣文题,又自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2、《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点拨:北宋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3.第3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点拨:比喻。把《清明上河图》比喻为“一部乐章”,把画面开卷处比喻为慢板、柔板,把画面中段比喻为快板、紧板,把后段比喻为尾声,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说明。 4.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作者按什么说明顺序进行介绍的? 点拨:文章有提示语: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由此可见作者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5.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描绘了哪些景象?按什么顺序说明? 点拨:疏林薄雾中赶集的乡人,岔道上踏青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的行旅。按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说明。 6.在说明画面中段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时,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点拨:①举例子。以“巨大的漕船”“宏敞的拱桥”“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的漕船”三个事物为例,具体生动地说明了画面中段的景象。 ②打比方。说明“宏敞的拱桥”时,说它“结构精美,宛如飞虹”,形象地说明了拱桥的形态和气势。 ③摹状貌。对“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的漕船”的细节描绘,形象地再现了画面内容,使读者如同看见了画作一般。 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介绍了画面的内容,突出了画面的特点,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7.文中从哪几方面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点拨: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