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常识2职官制度
殿试是科考的最后冲刺,特别令士林瞩目,考试过程十分庄严。 试前一天,由鸿胪寺官员负责设置御座、黄案,由光禄寺官员安放试桌,排定考生座位。 第二天参加 殿试的贡士须于黎明时分到殿后的丹陛下排队等候,领取宫饼一包;文武百官则分立两旁。 随后,皇帝在一片管弦丝竹声中升殿,大学士从殿内黄案上捧出试题,授予礼部官员,再由礼部官员放到殿外的黄案上。 文武百官及考生参赞礼拜后,礼部官员才开始散发题纸。 题纸用宣纸裱成,极为考究。每页长四十公分,宽十二公分,有红线直格,每行规定写二十四字,要求每个字都要书写工整。 考生逐一跪接题纸后,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答题。 按规定凌晨入场,日落交卷。 殿试由皇帝主持和出题,亦由皇帝钦定前十名的次序。 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对策,为期一天。 录取名单称为“甲榜”, 又称“金榜”。分为三甲: 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 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二甲多人,赐“进士出身”。 三甲则赐“同进士出身”。 二、 三甲第一名一般称为“传胪”。 殿试只用来定出名次,能参加的贡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 能中进士便是功名的尽头,不能重考以求获得更高的名次。 能够一身兼解元、会元、状元的,就是“连中三元”。 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 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 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 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 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 夹带 中央官制变迁 一、秦汉的三公制 秦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中央政府最高官员,并称三公,位同后世的宰相。 秦朝较为完备的中央官职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郡 县 二、隋唐宋元的三省制 1.隋唐建立以三省六部为主体结构的中央官制。三省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其职责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2.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管官吏任免、军事、赋税、财政;司法、科举、学校、工程、水利、交通等,“六部”之名沿用到清末。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代的宰相遇事须以札子向皇帝请旨,宰相听命执行,权力小于唐代。 宋元继承三省制 4朝以中书省总理政务,枢密院执掌兵权。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印 三、明清的内阁制 1.朱元璋撤中书省,废丞相,一切政务统归六部,由皇帝亲自辖制,传统的宰相制度从此废除。明成祖时命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因该机构设在宫廷,故称内阁。 明太祖朱元璋 2.清代仍设内阁大学士,不设丞相。各处官员所呈奏章,先由内阁代拟批旨,再呈皇帝审处,皇帝诏令由内阁下达六部执行。 三、明清的内阁制 内阁大学士 徐光启 3.清雍正时为加强皇权,设军机处,草拟和转达皇帝旨意,处置军国要务,内阁形同虚设。军机处的设立与运作,既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确保机密,也为了削弱群臣议政的权力,皇权专制因此达到顶峰。 三、明清的内阁制 故宫军机处 第二讲中国古代职官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 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据史载,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 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 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 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士史上新的一页。 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诗人都是进士出身。如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 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 唐代进士科试以诗赋为主,自齐、梁、陈、隋以来,文士都爱吟诗作赋,因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