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动脉尖综合征15例临床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地动脉尖综合征15例临床剖析

基地动脉尖综合征15例临床剖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5例TOBS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其诊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例TOBS患者中,高血压病史占第1位,其他依次为心脏病史、脑卒中史、糖尿病史,血流变学改变也是其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以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异常、瞳孔异常、共济失调为主,大多数病情呈进展性,预后不良,死亡率高。头颅MRI为首选检查。治疗上要全面兼顾,既要重视溶栓治疗,又要全身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主要病因是脑梗死和脑栓塞,临床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是关键。?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特点      基地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脑血管病的特殊类型,由于其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已经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近些年来,国内临床报道较多。我科至2001年来,共收自15例,现给予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45~78岁,平均60.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24 h,平均6 h。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1例,糖尿病史5例,心房纤颤病史6例,脑卒中史5例。静止状态起病9例,活动状态起病6例。   1.2 临床表现 卒中样起病,首发症状为眩晕、视力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15例患者均于发病后数小时至数天内逐渐出现意识障碍,3例在发病2 h内昏迷,8例在6 h内昏迷,4例在数天内昏迷。出现中枢性高热5例,去大脑强直8例,眼球固定8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四肢瘫痪、双侧Babinski征阳性13例。辅助检查:全部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发现单侧或双侧丘脑病变9例,枕叶梗死3例,中脑梗死6例,小脑梗死4例。5例行MRA检查,4例基底动脉顶部2 cm范围内闭塞,1例基底动脉无闭塞而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闭塞。血流变检查结果显示:血液黏稠度重度增高4例,中度增高8例,轻度增高3例,血胆固醇增高6例,三酰甘油增高4例,二者均增高4例。   1.3 治疗及预后 入院后立即给予降颅压、调控血压、抗血小板、降纤、中药活血化瘀、脑保护等措施,昏迷患者给予基本生命维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并发症,保持营养、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2例口服降压药致血压过低、病情加重。3例于入院6 h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痊愈2例,均为溶栓患者,好转4例,无变化1例,死亡8例。      2 讨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五条血管交叉部,即由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形成的“干”字型结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该区域的循环缺血,使幕上、幕下的脑组织包括中脑、丘脑、丘脑下部、脑桥上部、小脑、枕叶和颞叶同时受累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主要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觉醒和行为异常,可伴有记忆力丧失、对侧偏盲或皮质盲,少数患者出现大脑脚幻觉[1]。?   Capian于1980年首次报道TOBS [2],至今国内外已有多篇报道。国外报道,TOBS的发病率为7%[3],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4.3%~5%[4]。往往以眩晕为首发症状,而后继发意识障碍。本组患者均有意识障碍,多数患者昏迷较快,这是由于中脑、间脑上升性网状激活系统受损所致。出现中枢性高热5例,去大脑强直8例,急性胃黏膜病变6例,四肢瘫痪、双侧Babinski征阳性13例。眼球固定6例,瞳孔异常4例。上述表现均提示脑干受损,基地动脉尖的特异性症状如大脑脚幻觉、脑桥幻觉本组没有见到。?   TOBS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动脉炎、脑动脉瘤、嗜烟酒等[5]。本组高血压史11例(73%),占第1位,糖尿病史5例(33%),心脏病6例(40%),脑卒中史5例(33%)。基本病因为脑梗死和脑栓塞。本组活动状态下发病6例,可能与活动时心脏附壁血栓脱离有关。另9例为静止状态起病,主要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致脑梗死有关。此外,有人报道,血流变学改变也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6],在血管硬化、狭窄的基础上,血液黏稠度增高,血脂异常,过度降压均可诱发此病。本病预后不良,死亡率高。本组死亡率高达53%,与文献报道相比[7],比例偏高,可能与病情较重、溶栓比例较低有关。多数病情呈早期进展性,可能与逆行性血栓形成有关。?   TOBS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头颅MRI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临床上同时有中脑、小脑及脑桥上部受损的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发现幕上幕下同时出现2个或2个以上病灶,可确定诊断。头颅MRI较头颅CT更具有敏感性,可作为首选检查。本病的治疗按照脑梗死治疗规范进行,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由于病情重,预后不良,应尽可能在时间窗内给予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