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河道卵石渗井增渗可行性剖析.docVIP

季节性河道卵石渗井增渗可行性剖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季节性河道卵石渗井增渗可行性剖析

季节性河道卵石渗井增渗可行性剖析   摘要我国雨水资源十分匮乏且时程分配极其不平衡,用水矛盾不断增加。雨水是轻污染水,水中有机污染物较少,溶解氧接近饱和,钙含量低,总硬度小,经简单处理便可用于生活杂用水、工业用水。因此,分析了在季节性河道底部增设卵石渗井来增加入渗量的可行性,以期达到调蓄雨季洪水及增加地下水资源的目标。   关键词季节性河道;卵石渗井;增渗;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278-03      我国是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 220 m3,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再加上水资源的时空分配极其不平衡,用水矛盾不断增加。北京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当地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300 m3,是世界人均的1/3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 000 m3的下限,属重度缺水地区。在世界大国首都和大城市中缺水问题十分突出[1-2]。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首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而雨水资源作为城市地区可利用的潜在资源,引起了水问题专家学者的兴趣,成为热门话题[3-4]。笔者利用在季节性河道底部增加卵石渗井的办法增加洪水入渗量,从而达到调蓄雨季洪水及增加地下水资源的目标。   1工程概况   卵石渗井位于香泉环岛的东南方向,季节性河道南旱河底部。1992年南旱河进行了清淤治理,治理标准为5年一遇洪水设计,10年一遇洪水校核。治理后河道上游段(万安公墓至小屯新桥)长约890 m河道,河底宽4 m,边坡约为1∶(1.5~2.0),下游段底宽8~12 m,边坡约为1∶(2~3)。河底高程51.2~52.3 m,左堤高程为56.0~60.3 m,右堤高程为53.9~58.5 m。卵石渗井的底部位于第1个不透水层之下,能够增大季节性河道的天然入渗能力。该河段粉土填土层厚0~1.2 m,渗透系数0.2 m/d,第四纪土层厚0~1.2 m,渗透系数0.02 m/d,以下以砂卵石层渗透系数为200 m/d。因此,渗井2.5 m即保证渗井深入强渗透层,确定渗井开挖深度2.5 m。该段河道河底宽3~4 m,确定渗井位于河道中心线,直径1.5~2.5 m,间距10 m,共设计渗井83个。为防止井口淤积,设计井口用无纺布铅丝笼卵石,高于河底20 cm,便于清淤。一般情况下季节性河道的入渗能力不强,当降雨发生时,雨水随着汇流加快很快地进入河道得不到有效地入渗就排入下游,从而使本来就在逐年减少的地下水得不到有效地补充,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的进一步恶化。卵石渗井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当降雨时水流随着较大的入渗孔隙进入地下水层,减小了下游来水量,增加了地下水的补给,改善了环境。   2渗井的入渗补给机理   渗井中水位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降雨之后河道内开始出现水流,水流前沿到达渗井位置时开始进入渗井,由于此时渗井内沙砾石间较干燥,河道向井内的注水速率较大,井内水位短时间内迅速上升,此为AB阶段。随着井内水位的上升,渗井向下和向侧面的渗漏率增大,此时河道向渗井的注水率也趋于稳定,井内水位趋于平稳,此为BC阶段。到C点时,降雨已经结束,河道内的水流基本消失,河道向渗井的注水停止,随着渗井内存水的不断渗漏,渗井内的水位逐步降低,此为CD阶段。      渗井增加河道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机理主要体现:通过渗井的大孔隙率特点暂时存储一部分水,通过侧向入渗,增加河道的入渗率;渗井的沙砾石直接与河床底部的沙砾石透水层相连,与通常的沙质河床相比导水率显著增大,提高河道的入渗率[5-8]。   3渗井的入渗量计算   3.1计算原理与方法   根据渗井的几何特征和水位观测资料通过水量平衡,可以计算单个渗井在场次降雨中的入渗量。假设河道从过水开始到结束,渗井的注水率基本保持不变。而单井的渗漏率近似是渗井内水位的线性函数。   根据渗井的水量平衡方程可以得到水位变化过程的计算公式如下:   A■=i-L(h)(1)   式(1)中,A是渗井的有效面积(m2),h是渗井中的水位(m),i是河道向渗井的注水率(m3/s),L(h)是渗井向下和向侧面的渗漏率(m3/s),由于受到地下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每次降雨的L(h)关系可能不同。   3.1.1水位下降阶段CD。假设此阶段河道向井内的注水量为0,则水位变化过程计算公式简化为:   L(h)=-A■(2)   可以根据各时段水位资料得到各时段的渗漏率,然后根据水位和渗漏率拟合得到L(h)关系。   3.1.2注水阶段ABC。根据已经得到的渗漏率计算公式和水位变化过程,可以得到各时刻的注水率计算公式如下:   i=L(h)+A■(3)   3.1.3将ABCD时段的渗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