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田野调查与史记中的实地考察-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PDF

人类学田野调查与史记中的实地考察-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类学田野调查与史记中的实地考察-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

2011 年 5 月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May. 2011 第 30 卷第3 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Social Scienc臼Edition) Vol.30 No.3 人类学田野调查与《史记》中的实地考察 袁理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福建厦门 361005) [摘 要H史记》中体现了司马迁三种类型的实地考察:青年时期的壮游,奉命出使西南和侍从之游。借鉴人类学 田野工作的四种视角分析司马迁这三种类型的实地考察:主位和客位研究的视角,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社区与 个案的视角,专题与综合研究的视角。司马迁实地考察的具体方法包括:参与观察,访谈方法,口述史料的运用 等O 通过对《史记》的人类学解读和分析,为人类学研究在中国的本土化寻找一些传统文化的因素O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实地考察;人类学;田野调查 中图分类号:12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11)03-0051-06 引言 中国传统史家著史时,体现出强烈的实地考察意识,{史记》乃此中翘楚之 作。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太史公网罗天下之放失旧闻;{史记索隐 后序》中司马贞说:而太史公之书,既上序轩黄,中述战国,或得之名山坏壁, 或取之以旧俗风谣,故其残文断句难究详矣。[1]可见学人早已注意到司马迁 的实地考察的重要作用。宋代苏辙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 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2]苏辙已意识到太史公的交游 对《史记》文风之影响。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中说:是史公足迹殆遍宇内,所 未至者,朝鲜、河西、岭南诸初郡耳。[3] 王子今借用近世文化人类学原理与方法,从新的角度理解司马迁的文化 观和历史观,深化了我们对司马迁时代的社会文化风貌的理解。王氏论述说: 司马迁著作《史记》时甚至曾经采取了与后世人类学考察存在某些类似之处 的历史调查方式……我们还应当看到,司马迁游踪万里的实践,实际上又是与 现代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有某些相似之处的。 [4] 对实地考察与田野调查的关系,李亦园认为在广义上两者等同,狭义上田 野调查特指人类学领域的研究[5] 。对《史记》与人类学学科的关系,学者们认 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曾漫游中国,实地考察,他的不朽之作《史记》中的 匈奴、西南夷、东越、南越等列传,开创了为我国境内少数民族撰写传记的体 收稿日期:2010-07-20 作者简介:袁理(1983-) ,男,湖北荆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人类学。 51 例。(6J历史人类学研究者对《史记》的关注集中在 王的封禅是追述,而叙述汉武帝的封禅则是参与 口述史,即使在中国传统史学的经典之作《史 当代史事。只有具备了这种历时性的观察,史家对 记》中,也大量运用了太史公司马迁遍访名山的 当下历史事件的关照才会更具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