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对联故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与对联故事

苏轼与对联故事     刘伶(líng)是西晋有名的文人,顶能喝酒了。唐伯虎也用了谐音异字,拿刘伶的名字,来形容他俩喝得滴酒不剩的样子(“不留零”——一滴不剩!),太合适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文学家。诗、文、词、书法都有极高的成就,传世楹联也不少。   一次,苏东坡与二友去九江赶考,因遇发大水,耽搁时日,迟到了。考官禁不住软磨硬泡,便出一上联刁难: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个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苏东坡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考官……   一日,苏东坡陪高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谈兴甚健,苏东坡夸口说我国妇孺村老皆能对联。使者遂叫路旁一老翁,指远处一宝塔,吟出上联:   各位听众,各位观众,各位来宾:我很遗憾的告诉大家,你们中间有人嘴太长!把本次晚会的事情捅到国外!甚至捅到天上!现在史泰龙、施瓦辛格要来,麦当娜、杰克逊要来,他们的汉语水平太差,街道办根本不同意!天上要来的本地嘉宾有:西天如来,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王母娘娘,观音菩萨,逍遥八仙,五百罗汉。外地嘉宾有,上帝,圣母,耶稣,真主,穆罕默德——咱们的场地根本坐不下!咱赶快看完节目走人,让他们白跑一回!嘿嘿   独塔巍巍,七级四面八方   谢焕南是谢觉哉青少年时代的名字。他自幼学习勤奋,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21岁时,他承父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中国最末一科的秀才。谢觉哉的父亲很自豪,他决定办几桌酒席庆贺。这一天谢家热闹非常,道喜的宾客络绎不绝,其中,也来了一些绅士。父亲忙叫谢觉哉出来陪客。但是寻遍屋里屋外,连他的人影都不见。这时,一位绅士发现收礼的地方贴了一副对联,忙叫道:“你们快来看对子!”大家跑去一看,原来是谢觉哉亲笔书写的:   老翁听后连连摆手而去。使者笑问东坡:“这……”   苏东坡笑道“此翁已对出。”   “各求各志”,意即各从其志,语出《史记·伯夷传》:“道不同不相与谋,亦各从其志也。”既然各有各的目的和志向,必然会各走各的路。下句的“凡”、“圣”来自儒学范畴。儒学把人分为“圣人”“凡人”,圣人指圣贤豪杰,凡人指人民大众。“因”“果”为佛家语,毛泽东借此表示辩证法的因果规律:林彪的反革命行迹完全背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和无产阶段的神圣事业,背离了事物的因果规律,肆意妄为,必然没有好下场!当年9月13日凌晨,林彪果然驾机叛逃,是为“各求各志,各行各路”,顷刻即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果然离凡离圣离因离果。   下联以“笛清”谐北宋大将“狄青”,以“箫和”谐西汉名相“萧何”,狄青与萧何相比,萧何更胜几筹。杨慎终于找到了“武不及文”的下联,了却了平生一大憾事。     使者问:“联在哪?”苏东坡说:此翁是用哑谜相对的,一只手摆了摆,意思就是:   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使者与东坡相视大笑。   其实都没关系,因为你有野史君这个说书人在你身边。今天给大家讲讲三国演义的十个标志性大事件,知道了这十个故事,就等于看完了整本书!以后和谁聊到《三国演义》也不怵了!   据传,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   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苏东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请苏东坡对。东坡一看,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罢转身就走。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1734-?曾任广东学政)也到了此地,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李,请李属对。李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李调元说,苏东坡的下联是: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   不过,苏东坡真有对不出的。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虽欣赏苏东坡的才学,但又对东坡恃才傲物不满,于是出联为难。这一天,他们游览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一联曰:   铁瓮城西,金山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城”,苏东坡寻思数日,终未对出,至今仍为无对绝联。   同游者听了上联,知道老伯用的是复字的修辞手法,绞尽脑汁,想助小许将一臂之力。然而,小许将可是心中有数,他回顾今日登山游览的情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又重现在眼前:莲花岩上的托红寺,红寺映朝霞;玳瑁峰上盛开的红杜鹃,他想到这里,立刻得了下联,就慢条斯里对道:红寺红霞红杜鹃,若赏金屏。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