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问题剖析于化学课堂教学中.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寓问题剖析于化学课堂教学中

寓问题剖析于化学课堂教学中   【摘 要】围绕初中化学教学新理念,如何寓问题探究于化学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应通过积极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例题教学中引导,教会学生探究方法;留给学生探究时间,经历体验探索过程等策略,有效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教学问题课堂探究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黑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收者,而是积极的、主动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兴趣,使课堂变为探究性活动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过程,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有效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化学搞好课堂教学,以供同行参考。      一、积极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应努力创设探究性学习情景,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兴趣,把课堂变为探究性活动的课堂。如CO2性质的教学片段如下:   师:在实验中,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紫色变红色。   师:你认为是哪种物质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呢?   生:(思考中。)   师:对出现的现象原因大胆地进行想象和推测,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提出如下猜想:①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②水使石蕊变红;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石蕊变红。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讨论、设计可行性的实验来验证假设。   生:(一片讨论声)我们针对假设讨论、探索,得出了以下实验方案:①向干燥的纸花(用经石蕊试液浸透的滤纸晾干后制成的)喷稀醋酸。②向干燥的纸花喷水。③直接把干燥的纸花放入干燥的二氧化碳中。④将干燥的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接着,教师就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于是,学生用自己实验台上的试剂动手实验:获取实验事实与证据。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正确操作,并科学记录实验现象与数据,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思考。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最后,学生将收集到的现象与数据用化学知识加以分析、处理,得出结论,并与假设相比较,对与猜测不一样的现象进行解释。   在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情境中,让学生形成尽可能多的、新的、独特的设想、思路。同时,还要给学生留下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去挖掘内容,发现问题,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和独立探索问题的习惯。教师的引导不是刻意地引出一个唯一的结果,而应使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在例题教学中引导,教会学生探究方法      初三复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课堂的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在于例题选取的质量。通过一道好例题的教学,教师可进行学习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渗透,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的潜能,彻底改变其被动学习的方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例题:在某食品厂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请思考:①这包放置很久的干燥剂是否会失效?②这包白色固体可能有哪些成分?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求得发展,笔者要求全班学生分六个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学生一般都采用了下列解法:   小组1:设计了以下探究方案:取样品放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若触摸试管壁无明显增温,则干燥剂已失效。上述解法是否正确呢?教师提出后,大多数同学认为解法正确,因CaO与水反应的现象是放出热量,因此,当干燥剂失效后,遇水就不反应、没有热量放出,且用手摸没有热感;反之,有热量放出,用手摸有热感。也有少数同学争议提出,取这包“干燥剂”的份量太少,加入水量又多,CaO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用手摸难感热,而应用测温计量,这一争议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有道理,就再用测温计量,结论:干燥剂失效。   这样,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去探究解决问题①,尽管会花费较多时间,但这样做是值得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对教师的依赖中走出来,并且都能发现问题的新解法,体会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接着探究②:对这包白色固体可能组成的成分进行了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在积极的交流和相互启发中,得出了如下猜想:   小组2:猜想这包放置很久的干燥剂全失效,白色固体的成分是Ca(OH)2。只要取样加水充分搅拌、过滤后,用PH试纸测其溶液的PH,若测得PH大于7,就可得出:只有氢氧化钙,因为Ca(OH)2是微溶物,所以加水之后过滤得到澄清的石灰水,测PH肯定大于7。   小组3:猜想这包放置很久的干燥剂部分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